•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首府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9-07-12 14:59点击:4275次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夏日的青城,草绿花红。一项项承载着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千帆竞发!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应“双提升”。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民生投入不断加大, 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围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开新花”、新兴产业“结硕果”、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正在塞外青城激情演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00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4.7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利润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00亿元,增长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0%,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 50%;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4.1%……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首府发展的原动力。呼和浩特市发展的原动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呼和浩特市明晰了走什么路、为了谁、以什么为保障;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统领,呼和浩特市统筹谋划,引领全局,推动发展走新路、开新局、谱新篇。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方向,是路径,更是破题之道。

    呼和浩特市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持续精一产、强二产、优三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呼和浩特市收获了“十二五”的累累硕果,赢得了“十三五”的精彩开局。2019年,呼和浩特市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减税降费政策因素、同口径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单位 GDP能耗下降3.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撑起这组数据的,是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的深度,是扩大开放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的速度,是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的靓度。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时代呼和浩特市转型发展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呼和浩特市经济转型升级、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以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夯实了未来前进的基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情怀,是担当,更是庄重承诺。

    新增城镇就业4.19万人,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74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10044套,完成回迁安置11298户……首府书写的这份漂亮的“2018民生答卷”,让每一个生活在呼和浩特的人,都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而这些寻常百姓的贴心事,正是对“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政莫高于亲民”的最好诠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用心用情用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切实为群众多办普遍受益的好事实事,伴着广大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饱含深情的“民生温度”汇聚起宝贵的民心民气。

    就业创业政策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最低工资、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医保补助、困难群众救助等标准持续攀升。2018年,呼和浩特市财政总支出的70%投向民生领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7%和9%,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群众生活持续改善……这些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轨迹,回响着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的铮铮誓言。

    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从呼市到北京“说走就走”即将成为现实。高铁串起城市群,也让呼和浩特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将显著提升,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和吸纳能力将更加突显。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2018年,呼和浩特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遏制违规新增产能,61户企业纳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范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过5亿元。“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全新审批模式。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32证合一”,试点推行“证照分离”,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2万户。不动产登记、 交易、税务“一窗式”综合受理工作受到国务院表扬。财税体制改革顺利实施,7大类133个涉税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为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让企业和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2019年,呼和浩特市还将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入服务大厅,市本级和旗县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70%以上。新增两个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全面推开 “证照分离” 改革, 探索推进 “照后减证”,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推进公共资源进场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阳光交易”。深化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扩大招标人自主权,推行工程总承包,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立服务类项目招标企业库, 简化招投标程序,从快从简确定项目实施单位。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建立权责清晰的财政关系。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健全完善“红黑名单”和“双公示”制度……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把思想理念解放开放、体制机制改革放在第一位,以重构思维彻底打破惯性和路径依赖,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活力、实力、竞争力——塞外青城这片热土,正在推动发展迈向新境界。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中营造干事创业强大气场,呼和浩特正在拥抱更加蓬勃奔放的春天,以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刘军 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