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文化投资人林沫汝:让艺术与资本水乳交融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0-24 10:59点击:663次来源:

      “我一直在跟内心不认同的东西斗”

      林沫汝

      文化艺术产业投资人、收藏家,武汉鼎韵文化艺术投资机构创始人及董事长。

    (长江商报 记者原丽阳实习生汤腾飞摄)消息泰兴里7号,隐藏于开满咖啡馆和酒吧的老里份中很难惹人注目。这里是“鼎韵艺术沙龙”,这是由武汉鼎韵艺术投资机构打造的一个兼具学术热情与追求的艺术商业空间。

      就像世界上无论哪个沙龙的流动聚集总会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一样,这里的女主人林沫汝举手投足间,眼神坚定而热情,话语柔和而刚毅。她身上兼具了商人的气魄、艺术家的敏感以及实干者的智慧。

      在与当代艺术相遇前,林沫汝认为自己只是在“经济立命”,而2000年偶然进入的一场当代艺术家画作拍卖,却指引她找到了文化作为安身之所。商业与当代艺术的交融、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生态、还有武汉这座城市的文脉延续,都是她思考的主题,也是正在行动的项目。

      本报记者刘雯采写

      让艺术与资本水乳交融

      林沫汝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82年进入湖北省京剧院时,颇受老一辈的器重。16岁被送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系进修,本来在京剧表演的路上,她是前程光明且备受瞩目的新星,却因为内心对僵化的体制、论资排辈的传统不认同与灰心,她决定从这个框框里跳出来。

      才20岁出头的林沫汝,找母亲借钱入商海,在武汉做起了服装生意,“当时生意比较好做,很快就完成了原始积累”。

      到1995、1996年,林沫汝第一次经历了破产。“我觉得自己总是在斗,跟所有内心不认同的东西斗,跟体制、跟家庭的束缚、跟陈腐的观念斗。”

      经商只是为了在经济上立足,对她并没有精神上的愉悦。“我拼命工作只为填补空虚。直到2000年,我偶然去了武汉某个拍卖会的现场。”

      在这个拍卖会上,林沫汝凭着自有的艺术禀赋拍下了周韶华先生和端木梦锡等名家的画作,“当时拍卖的画作估价最高才4000元,我去时其实也对这些名家不了解,完全是凭艺术品对自己的感染力而举牌拍下的。”

      这次拍卖让林沫汝接触到了艺术,后来所有的绘画、影像及装置作品都进入她关注的视野范围,不久,在湖北美术出版社与“美术文献”主办的画展里收藏了一批曾梵志、张晓刚、周春芽、马六明等名家作品,还有当时未引起关注,但被她一眼相中的张恩利的作品。

      作为商人,她有资本的概念与投资的眼光,她开始思考如何让艺术与资本水乳交融。

      大智门将诞生武汉第一家当代艺术主题美术馆

      “85美术思潮,武汉是策源地之一,但后来许多艺术家都离开了。”本土艺术人才的流失,在林沫汝看来是政策滞后与文脉断裂的表现。而美术艺术机构的缺乏、艺术市场的冷淡、文化公共事业的低迷,也都是人才流失与文化艺术发展缓慢的原因。

      2007年,林沫汝个人出资赞助了武汉第二届美术文献展。这次展览在刚刚建成的湖北省美术馆举办,在艺术界造成了很大影响。不过这次展览距离首届其实已过了3年,缘何要拖3年?资金是第一大问题。而资金筹措的困难,又反衬了城市与资本市场对文化艺术产业的认识不足。

      在与美术文献合作之后,林沫汝认为成立当代美术馆的时机已经成熟。2009年,她创办了武汉鼎韵文化艺术投资机构,目的就是要创建一条完整的艺术产业链,其中美术馆就是链条终端之一。

      “美术馆和画廊不同,美术馆是非盈利机构,是公共空间。武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美术馆,我想‘大智门文化艺术商业中心项目’中的当代美术馆,应该是对这个空白的填补。”

      大智门文化艺术商业中心的主体建筑,位于大智门火车站历史建筑的西侧,2011年开始建设,计划于今年建成。这里将成为汉口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和城市生活综合体。而位于大智门火车站背后的辅堂里,则会被打造成原汁原味的生活休闲区,“最根源的文化都在背街小巷里。”

      “文化就是看两层:最顶层的和最底层的,中产阶级是范式,全世界哪里都一样。”林沫汝说,“我希望在大智门这里,可以做到两层的结合,艺术中心将以WH.A.T(WH.A.T.)武汉艺术总站和文化商业空间为载体,作为展览、交流、研究当代艺术,发掘、整理区域文脉、商脉相结合的全新艺术商业经营模式。”林沫汝希望在这个中心广场上看到每天有人晨练、儿童嬉闹、年轻人娱乐,“文化是人民创造的,所以文化应是一种有温度的关怀和注视,而不是高高在上。”

      “艺术产业发展对于城市的文脉延续很重要”

      泰兴里7号陈列着许多风格各异的当代艺术品——画作、摄影作品,还有装置艺术。“这里是艺术家、投资者的沙龙”,林沫汝说,“鼎韵艺术投资机构当初投入巨资,耗时9个月将百年建筑空间予以活化,很多人觉得没必要,但等全部弄妥了,来的人却个个称赞,终于有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样板。”

      从本月开始,这里每月将举办一次公众开放日,组织各种艺术讲座、论坛、导读、艺术投资讲座等系列活动。8月28日的开幕展,主题是“覆盖”。

      “投资当代艺术的门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相对于古玩,基本没有太大风险,关键在于看准认定机构的公信力。”

      林沫汝说,泰兴里7号就是一个提供艺术投资服务的空间,在这里你可以获取艺术市场的专业资讯、参加艺术投资讲座与交流、得到由鼎韵艺术投资机构专业平台提供的各类艺术品投资指导与服务,以及日常的休闲与商务接待服务。“沙龙的目的在于培育市场。”

      而她对艺术市场的前景保持乐观:“在国外也许需要10年的时间培育市场,放在中国就只要3年。武汉目前与国内发达的一线艺术市场有很大差距,但武汉的文化艺术及教育基础雄厚,潜力巨大。艺术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的文脉延续来说至关重要。商业与艺术绝不相抵,而是相辅相长。希望本地同行们各抒己长,彼此呼应,充分利用武汉良好的资源,在自由、公平、开源的竞争中,大家都会是受益者。”

     

     

     

    责编: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