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外贸活力从何而来——福建经济“新”观察③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5-05-23 15:13点击:2995次来源:东南网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日前,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释放出积极信号。

      省委一季度工作会议强调,打好稳外贸组合拳,着力开拓多元化市场、创新贸易渠道方式、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细化落实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

      聚力稳外贸,福建各地各部门与广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主动求变锻造竞争力,携手推动内外兼修多元布局,用活展会平台力促多方共赢,生动诠释“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向“新”而动 

      “出海”更显含金量 

      直面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广大闽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拓市场,用外贸含“新”量点亮福品“出海”含金量。

      观察外贸首季报,福建有多项数据位列全国前列。传统产业迸发生机,新兴产业脱颖而出,靠的正是锐意进取。

      宁德古田以“菌”立县,银耳产品远销海内外,并先后为70多个国家(地区)的学员提供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和相关服务。走进三朵银花(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一罐罐冻干银耳羹即将送往全球餐桌。“我们专注健康食品创新,16个商标、8项专利支撑产品升级,新研发的党参银耳羹已获国际市场认可。”公司经理郑小琴信心满满。

      一季度,我省蔬菜及食用菌出口13.5亿元,同比增长11%,出口值居全国第三。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已成为我省出口的新增长点。5月6日凌晨,来自上汽乘用车宁德工厂的120标箱新能源汽车KD件以及锂电池,搭载“中谷太原”集装箱班轮,驶离泉州港石湖作业区,前往印尼雅加达港,标志着泉州港正式迈入“新三样”出口港行列。

      一季度,我省出口“新三样”323.3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国“新三样”出口总值的13.1%,出口值位居全国第三。

      向“新”而动的追求,让闽企不仅满足于单纯的产品输出,品牌“出海”渐成共识。2023年开始试水海外市场,不到两年便实现约2亿元营收——福建植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布局TikTok、Shopee等东南亚国家消费者接受度高的电商平台,一边为产品本土化研发设计提供参考,一边打响区域品牌影响力。由最初的品牌代工转向设立自有品牌,福建荣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并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推广国内风靡的“共享按摩椅”模式。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闽企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总部位于福州的宏龙集团,每年供应国内外市场水产品约10万吨。近年来,宏龙集团在印尼投资建设渔业基地,打造集捕捞、养殖、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在印尼养殖的水产品经过工厂加工后大部分会再出口到中国,不仅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对虾育种养殖技术,也为两国经贸往来增加了新动能。”该企业经营部经理林惠钦说。

      凝聚合力 

      内外兼修增动能 

      坚定信心决心,政企协攥指成拳,为外贸企业拓内销、走出去增添更大动能。

      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是外贸企业重要的大后方。我省汇聚多方合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打通外贸优品进军国内市场的堵点难点。

      政府在出手。“五一”前夕,省商务厅开展两场“全闽乐购 外贸优品福建行”促销活动,拉开了支持外贸优品进商圈、进平台、进展会、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的帷幕。搭建“外贸优品 内贸e行”专栏,汇集淘天、抖音、快手、京东、美团、唯品会、永辉、朴朴等30个平台的入驻政策和招商举措,让有需要的外贸企业一键直达。

      平台在行动。淘天集团为外贸商家提供“选品建议、定价策略、营销报名、广告投放”等本地化指导;京东推出配套专项扶持资金、专属团队对接、内销专区搭建、传播资源加持、物流保障等务实措施;针对具备研发和开款能力的外贸工厂,阿里巴巴旗下源头厂货采购平台1688推出联名定制合作模式,帮助工厂打造厂牌,并给予定向扶持和补贴。

      内贸流通企业在响应。永辉超市主动链接外贸企业,为中国制造开通“绿色通道”。4月21日,首批外贸商品已在永辉超市福州奥体店上架;夏商民兴超市实施专项市场扶持方案、建立全渠道销售网络、搭建长效合作机制,全方位助力优质外贸企业畅通国内市场销售路径;硬折扣店代表冠派克、连锁便利店代表六意、量贩零食店代表糖巢、区域连锁超市代表华宁等企业也凭借自身渠道、资源、运营等优势,积极投身外贸优品促内销行动。

      加速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成为必答题。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一批重约200吨的纤维素纤维顺利出口至阿联酋;莆田仙游山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720箱鲜切菊花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实现出口“零突破”;“福州—巴黎”洲际全货运航线贯通……在受访企业看来,“朋友圈”的逐步壮大,离不开海关部门在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通关便利化、释放“AEO+RCEP”叠加政策红利方面的保驾护航。

      随着跨境电商东风渐起,海外仓成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业务效率的关键载体。4月26日,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开展省级海外仓认定工作的通知》,将择优认定一批省级公共海外仓和省级自用海外仓,并明确,各级商务主管及相关部门可对经认定的省级海外仓主体企业在财政资金、融资信保等方面给予支持。

      竞逐展会 

      “福品”昂首拓市场 

      要拼抢更大市场,广大闽企登上各大展会,向海内外市场昂首展现开放自信。

      4月,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两大国家级展会先后开幕迎客。

      消博会上,31家代表性企业及3个区域公用品牌亮相福建馆,参展企业规模再创新高。各大企业聚焦首发首秀、适老健康、绿色消费、智能科技、国货潮品、外贸优品等消费热点,以“福”文化为核心,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区域品牌集群。

      “展会期间,莆田鞋品牌与亚马逊全球开店、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展开多维度合作洽谈,重点围绕 ‘智能化选品+全链路运营’ 优化跨境服务体系,推动莆田鞋服产业带与全球供应链高效对接。”莆田名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发展运营部负责人李振东说。

      广交会上,福建省交易团组织近1400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占比超25%。在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展位,咖啡浓香四溢。今年,该企业全新研发了高压萃取、脉冲萃取等技术,推出的全自动智能咖啡机实现“人人都是咖啡师”的愿景,成功邀约百余家境外采购商前来洽谈。

      4月24日,由商务部主办的“外贸优品中华行”全国纺织服装对接活动在厦门启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家展商参展,全方位展示厦门外贸行业的优质产品与创新成果,推动采销对接。同日,全国首家外贸优品快闪店亮相中山路,奥佳华、汉印、维发、准者等4家企业齐聚一堂,为市民和游客送上消费盛宴。

      保持定力,专注自身发展;发挥优势,深化改革开放;因势而动,精准有效施策。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外贸将继续乘风破浪,坚韧前行。(福建日报记者 尤方明 通讯员 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