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武昌古城最北凤凰山:原是战略高地如今楼房林立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0-24 10:59点击:450次来源:

      住在这里的人,都习惯了这种“归隐山林”式的生活。本报记者刘源摄

    (长江商报)原武昌古城的战略高地,成了“归隐山林”的所在

      近日有消息报道,武汉市将花10亿元为江城显山透绿。据了解,武汉原有58座“城中山”,在建设进程中,16座山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中,“山体保护”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城中山”作为城市可利用的资源之一,在城市变迁中与之呈现了“此消彼长”趋势。“还山”已经成为不少城市建设中的议题。

      《长江地理》由本周起推出“城中山”系列,以期记载武汉的“城中山”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变化,我们的探访从武昌古城最北的凤凰山开始。凤凰山作为武昌古城的门户,历来有“欲制武昌,先制蛇山,欲制蛇山,先制凤凰山”之说。眼下的凤凰山,已被林立的楼房遮掩,很难再见其作为军事要地曾经的所在。

      历史:1700年前的“祥瑞”之地

      据武昌区地方志记载,凤凰山位于武昌解放路北端东侧,东起得胜桥,西接解放路,南抵湖北省实验中学,北邻中山路,面积20000平方米,海拔44.9米。

      记载中称,凤凰山得名始于三国时代:“吴主孙权黄龙元年(229年)四月,武昌有黄龙凤凰现。”后人分析称,大概是孙权想做皇帝,把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与“称帝”联系在一起,擅造的吉兆。不过,从那以后这座山便有了这样一个富有祥瑞之义的名称——凤凰山,叫到现在,已经有1700多年了。

      我们去寻找凤凰山的时候,发现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在哪儿,有些中年大妈、大爷也把凤凰社区直接指为“就是凤凰山”。因为从昙华林街向北拾级而上的台阶边上,正立着“凤凰山界碑”的石桩。

      当下的凤凰山,从概念上,似乎已经被扩大化了。中山路凤凰社区的公交站、凤凰社区、凤凰大厦……似乎都将凤凰山东移了。83岁的何中秋从小出生在山脚下,他爷爷早年从青山搬到现在的西城壕社区,他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据他所说,这里当年在武昌城的城墙外。

      很多人一般将古籍中记载的凤凰山比作是“凤头”,即凤凰山山头,从得胜桥一直延伸至中山路向南拐弯的地方,称为“凤尾”。“武汉通”刘谦定,就凤凰山的地理位置问题,曾做过和古籍记载一样的纠正,但世人似乎不大在意。以“凤凰”命名的很多建筑,在中山路以南、以西的地方,层出不穷地出现着。

      武昌古城墙内,素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说,城内山多,本是一大特色。武昌城北城墙,就是傍螃蟹岬和凤凰山建的。而螃蟹岬,原来也是一座山。

      相传元末时,朱元璋曾驻师沙湖边的紫金山,指挥将士在螃蟹岬架设大炮,炮打陈友谅之子陈里据守的鄂州城(武昌时称鄂州),此山便有了炮架山的别名。又因“城堞倚以为重,今呼北城山”而有了“城山”之称,西起得胜桥,东至中山路。但现实中,很多人已将它与凤凰山混为一体了,不知螃蟹岬是山,不知积玉桥是桥。

      现状:树木繁盛时,下雨天也不用打伞

      我们围着凤凰山转了两三圈,一直不大确定上山的入口。起初试图从凤凰山南面火炬路的省实验中学上山的,但高大的院墙,只能让我们“望而却步”。

      退出省实验中学,我们又从得胜桥西面的家属楼走去,蜿蜒又略带坡度的小路,有一种误导人可以上山的错觉。穿过三栋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楼,傍着山人工堆砌砖石,掩埋了的防空洞洞口,还有紧贴着山建立的楼房,都像天然屏障一样,严格地区分了山上和山下,以及原本连在一体的省实验高中和家属楼。

      83岁的胡水森老人,是省实验高中后勤部的退休人员。1956年来到实验高中,他现在还记得刚到这里时的情景。凤凰山下的教学区和家属区并没有严格区分,那时住宅区也没有现在这么拥挤,大片空着的地,不是种了菜,就是花草,“当年清爽得很”。

      现在,因为老旧,它的四周都被围墙围起来了。往里走,居民晾衣点向下可以看见省实验高中的田径场,国庆假期期间空无一人。向上看,就是凤凰山了。

      我们是从解放路穿进西城壕社区大门进入凤凰山的。社区的老人说,这里可以看到凤凰山山顶。早年,这里是护桥部队驻扎的地方,后来护桥部队撤下山后,变成了一个疗养院。1974年前后,被医疗机械工程公司买下,建成家属区。

      走过那些低矮的平房,还有近半个世纪的梧桐树,会看到一条盘旋而上、足够一辆车通行的水泥路,左边则是一条拾级可上山的台阶路。

      大清早,家属楼在丛林的鸟鸣声中更显得安静。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拄着拐杖或提着菜篮子,往山上的家里走。大概是因为爬山累,走着走着,会停下来坐在台阶上休息片刻。

      山上住着的,大多都是机械厂的家属。67岁的荣爹爹早年是医疗机械厂的司机,据他说,“起初这里周边都是平房,视线好,环境也好。”

      在闹市区,这样一片被山林掩护的小区,让这里的人总有一种自然的优越感。住了四五十年的爹爹婆婆们,虽然会抱怨爬台阶“一不小心会犯心脏病”,但毫不掩饰对这块地方的喜爱。他们说,树木茂盛时,下雨天上下山根本不用打伞,也不用担心毒太阳。

      住在这里的人,俨然习惯了这种“归隐山林”式的生活。多数上了年纪的人,有意选择来这里养老。老人们说,这里上八十岁的老年人就有十几位。年轻人说,这里好像一个天然的养老院。山和山上的一切,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锻炼环境。只是,这里几乎没人主动提及凤凰山,也没有任何可见“凤凰”的标志,人们似乎有一种悄悄享受凤凰山,“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感觉。

      翻过凤凰山去上学

      凤凰山界碑。本报记者王巧爱摄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时,大桥四周的龟山、凤凰山、蛇山都聚满了人群。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江商报消息“城中山”之一凤凰山·探访

      生在长在山脚下,张英俊回忆小时候

      一不小心就钻进人家的厨房

      仅仅一墙之隔,从西城壕社区北门上山,山上的情景,完全不同于医疗机械厂家属区的山。

      上山的路,也是水泥和石头铺的台阶路,只是没有规律可循。拾级而上走到尽头,很有可能你会钻进人家的厨房,或者厕所,或者卧室。

      这里是西城壕社区的延伸地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住在这上面的最老的一代人,多是当年知识青年下乡时返回来,将家安置在山上的人。他们的下一代人,在这块只占了凤凰山五分之一山脚的地方,也生活了三四十年。从最初的几户人家,到现在的十几户人家,在逐渐改造和翻新中,这块山头变得拥挤不堪。

      其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个凤凰山上(包括东面的螃蟹岬),安家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军事用地和一些单位的所属地,零散分布的人家逐渐占满了山头,从最西面的西城壕社区到得胜桥东面的三义村、福利村,直抵早年驻扎在上面的军事用地。

      穿梭在“山村”之中,除了尽收眼底的武昌城让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自己在高处外,“山村”中高高低低安置的房子,参差不齐的地基,以及裸露在外的供水和排水管道,还有或上或下相连的上下山台阶,都让你相信自己就在山上。但这种感知,只有走在台阶上时才能感受到。山下的房屋,已将凤凰山严实地包裹了起来,“只缘身在此山中”,山已不再是山。

      希望借助“还山”改善环境

      从西城壕社区穿到东城壕社区再到凤凰社区,顺着那条早年还是护城河,如今被改造成社区主干道的路走,还是能看到一字排开的山体。这是凤凰山北,人们为了多一点建造房子的空间,山体被横切了,裸露着石头的山因为背阳长满了青苔,散发着一股潮湿的味道。

      从凤凰社区东面的大门进去,直对着的就是防空洞。大门敞着,拉香蕉的大小车子来来往往,已经融入了凤凰社区居民的生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居住于此的老居民们说,这是整个凤凰山现在对民开放中最大的一个防空洞。穿过十几米深,黑压压的洞口,防空洞向西延伸开始亮堂起来,里面整齐地摆放着香蕉,五六个工人正在装车,香蕉的香味也随着洞内流动的空气,溢了过来。

      整个洞大约百来米长,除了通道,基本都被储存的香蕉占据了。据居民介绍,1998年,这座防空洞被福建人承包后,就一直用作储存香蕉。这一带的香蕉,基本上都是从这个防空洞运出去的。来批发香蕉的,除了小货车,那些小摩托来驮三五箱也是常见的。

      在凤凰社区的西端,也有一个防空洞,十几年前变成了打蜂窝煤的摊点。六十多岁的郭婆婆打小出生在这山脚下,后来替代了母亲在国棉六厂的职位,进入纱厂工作。1978年厂里分房子,已出嫁的她又回到这里,住进现在的凤凰社区。据她讲,东城壕社区大多居民都是国棉六厂的老职工。

      老人们估计,从螃蟹岬到凤凰山的防空洞不下十个,但这些防空洞最早什么时候挖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挖的,也有更老的老人讲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山里的防空洞中安置武器。不过,对于这个老社区的居民来说,他们似乎更在乎这些个防空洞,可以供他们纳凉。

      凤凰山下的这些住宅区,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人口增多,居民们无不觉得住宅环境的退化。小区里的很多人,包括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也希望可以借助“还山”,“该拆的拆,该建的建,赶紧改善一下这里的环境”。

      链接:凤凰山事

      “欲制武昌,先制蛇山,

      欲制蛇山,先制凤凰”

      早前的凤凰山,原不是现在看到的这样。

      1953年出生在凤凰山脚下的张英俊老人记得,小时候到山南面的昙华林小学上学,伙伴们都需要爬过凤凰山。那时候,凤凰山还是自然状态,后来在十四中上学时,山上也几乎没什么人家。不过那时候爬山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没有大路,也没有台阶。有时候不小心,还会滑下山去。

      上世纪五十年代,凤凰山作为军事要地,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年的凤凰山肩负着护桥的重任,张英俊还记得,小时候上去玩,还见过四门大炮。

      据《江夏县志》、《武昌要览》记载,凤凰山是武昌古城的门户,历来传有“欲制武昌,先制蛇山,欲制蛇山,先制凤凰山”之说。清末张之洞曾在此山修筑炮台,炮台建于山顶上,设新式大炮,可左右旋转,控制城北及江面。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反抗。四川民众由保路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等省军队入川镇压。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起义军攻占凤凰山并控制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此后,发起了武昌起义,起义军曾在凤凰山布防炮兵阵地,利用当时最先进的大炮,成功击退了清军敌舰对武昌城的疯狂进攻。

      1938年武汉沦陷时,日本兵也曾攻占凤凰山,并在此驻兵。83岁的何中秋回忆,在日本人控制山头之前,他和小伙伴们经常跑到山头上玩耍,直到日本人占领凤凰山。后来日本战败投降,因为饥饿,胆大的日本兵偶尔拿着大头皮鞋,跑到山下换吃的。

      武汉解放后直到1980年代,凤凰山一直都是武汉城防军事重地。迄今,东城壕社区上的螃蟹岬上,还有部队和大炮架设在山上。被征为军事用地的凤凰山,倒能轻易辨别出山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