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法国小伙来汉学太极5年 5点起床花4小时练拳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0-24 10:59点击:384次来源:

      法国小伙来汉学太极5年

      曾上武当山、太极之乡学拳回国后将传授中国拳术

      楚天都市报讯图为:马秋展示太极拳

      本报记者苏雄摄影:记者王永胜

      面对高出自己半个头的武术教练,一个蓝眼睛的老外双腿叉开,站稳,左臂虚抱,右臂缓缓舒展。对方大喝一声,一拳直向心窝捣来。老外微微侧身,右手轻巧地架住了重拳,左手顺势一推,教练一个趔趄,应声倒地。

      围观的人们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老外叫马秋,法国人,今年31岁。2008年,他为了学习正宗的中国拳术漂洋过海,只身来到武汉拜师。如今,他平时在网络公司当工程师,业余时间则变身“太极拳师”。

      放弃安逸生活来汉学功夫

      和其他外国功夫迷一样,马秋最初也是因为电影接触到中国拳术,曾是李小龙的铁杆粉丝。但同时,马秋也认为“现实中的功夫可能没这么神奇。”

      这种想法在他见识了真正的中国拳术后发生改变。2007年,马秋常去的健身馆中来了一批自中国返回的留学生,看他们施展中国功夫,马秋感觉到“古老的中国功夫的魅力迎面而来”。马秋迫不及待地和几个留学生过招,面对他刚猛的泰拳,留学生运起了太极拳一一化解。马秋力气用尽时,对方还留有余力。神秘的中国功夫让马秋再一次震惊了。

      去中国!马秋果断告别了他在法国安逸的生活——家中衣食无忧,他还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他打包行李,查看地图,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

      曾上武当山寻觅良师

      初到武汉时,马秋陷入了“迷茫”之中,原本,他想象的中国遍地都是武馆,懂拳的师傅随处可见。可到了武汉,马秋发现武术两个字,在中国也是更多的存在于电影与小说之中。武汉的气候和语言也让马秋一度非常“不适应”,他只能先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语言。

      刚到中国时,马秋曾结识了一位教授咏春拳的师傅,但后来发现“自己能学到的只是个花样,用来实战远远不足。”而另一些确实有真功夫的拳师,却“不愿意让中国功夫被外国人学去。”

      城市里名师难寻,2009年前后,马秋专程前往武当山,寻找“传统的武当太极拳”。

      在山中,马秋毫不歇息地跑了一个又一个练习拳术的道观,每天早上6点多就去看道长们练拳,在一旁琢磨。但他总感觉,这里的拳术“力度不够强。”

      一次倾诉后,一位道长告诉马秋,武当山的太极拳主要是强身健体,“和人动手过招需要学成套路的太极拳法。”马秋只得下山。

      回到武汉终于拜师成功

      2010年,马秋遇上一位瑞士的朋友,对方告诉他“在武汉有一个人,是正宗的陈氏太极拳嫡传门人,可以找他试试。”

      马秋大喜过望,迅速联系了这个名叫陈超的拳师,看完一套拳法之后,马秋意识到“这就是我要找的师傅。”而陈超考虑再三,“天下武术本是一家,中国武术传播到海外也是好事。”他决定收下马秋。

      之后,在汉口百步亭通往华中师范大学最早的一班公交车上,总有马秋的身影。马秋常常5点起床,练拳至7点,晚上回到汉口之后,再练到晚上9点多。“每天除了上班,要抽出4个小时来练拳。”

      陈超每天在华中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处公园教徒弟,他的拳法让马秋看到了拳术的崭新世界。马秋偶尔会和陈超交手,沉重的拳劲在陈超的一勾一抹之间就被抵消,而陈超看似缓慢的拳术却更具爆发力,击打在胸前时,宛如被巨石击中。

      去太极之乡“偷师”负伤

      跟着陈超学了一年多之后,马秋再次遇到了瓶颈:他将陈超教的套路学成之后,却一直难以在实战中演练。

      陈超思考良久,建议马秋前往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陈家沟,“那里是拳术之乡,三岁童子,都会正宗的太极拳。”

      马秋翻山越岭来到陈家沟,这里的人让他眼前一亮:陈家沟里,随便拉出来一个男子,都能打出一套正宗的太极拳来。而对于当地人,这个被中国功夫吸引,不远万里来学拳的老外也让人倍感新奇。

      在这里苦练了多日之后,因为意外受伤,马秋回到了武汉。“那里氛围太好了,年底前准备再去待上几个月。”

      在武汉,马秋还收获了一份爱情——他的女友是湖南人,在武汉工作。如今,两人已经准备结婚。

      明年春天,在中国住满5年之后,马秋将要回国定居。“回到法国之后,也会将在中国学习到的拳术教给法国朋友,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武术。”而马秋坦言,“日后肯定要常回中国,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

     

     

     

    责编: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