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上海闸北区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促转型发展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1-08 10:07点击:509次来源:发改委产业协调司

            闸北区抢抓“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先行先试,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实现了“调结构”与“促增长”两个轮子一起转,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凸显,产业结构显著变化,经济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闸北区先行先试的有关做法

    试点开展以来,闸北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问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在体制管制、资金扶持、土地盘活三大类、十二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先行先试。
    闸北区抢抓“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先行先试,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实现了“调结构”与“促增长”两个轮子一起转,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凸显,产业结构显著变化,经济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突破服务业体制机制管制

    1、突破人力资源服务业外资控股比例。根据有关规定,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中方合资者出资比例不得低于51%。经多方努力,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同意,闸北“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内企业外资控股比例可从50%突破到70%,为吸引全球知名人力资源企业入驻创造条件。

    2、下放企业代办人才居住证等行政审批限制。对于闸北具有一定规模且已具备人才派遣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放宽企业为符合条件的派遣员工代办人才引进居住证的限制,将权限直接下放至园区,便于园区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3、放宽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市工商局出台支持闸北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 14条工商服务措施,支持企业选择名称更加灵活自主、放宽现代服务业类企业的经营范围核定、鼓励各类资本投资经营、简化分支机构登记手续等。区工商局连续两年分别出台助推闸北“创新驱动、转型发展”15条服务措施以及进一步推进闸北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8条服务措施,涵盖了登记注册、企业服务、后续监管等多个领域,在外商以境外人民币直接出资新设企业、外资利用合伙制等形式进入文化服务业等方面放宽限制。

    (二)加大服务业资金扶持力度

    1、拓展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领域。市区联手创建闸北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变单一政府奖励的服务业扶持方式为市区共同出资、以项目为主体支持产业发展的多种资金扶持方式,扶持范围涵盖金融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建设和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新拓展领域,扶持方式新设资本金投入方式。

    2、构建服务业资金政策服务和项目管理平台。全面梳理现有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区内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政策库、企业库、项目库”三库,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规范政策运作流程,主动对接国家、市级产业发展重点,完善政策咨询服务,指导企业申报国家、市层面各类产业扶持资金。

    3、分类制定区级层面财政扶持政策。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及重点行业,分类制定财政扶持措施和扶持标准,扶持方式涵盖财政补贴、购租房资助、房租及装修补贴、销售奖励、人才安家补贴等多种方式,对集聚优势产业企业提供支持。

    4、放宽申报专项资金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继市区以1:2比例联手创建“闸北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后,针对服务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少、拥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的现状,支持企业“软投入”,在服务业项目申报时可根据行业企业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服务业企业拓宽资金支持渠道。

    5、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式。与民生银行合作成立“小微企业合作社”,创新“无担保、无抵押、批量化”的信用授信模式,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政策咨询、融资辅导、需求受理、信息核查、批量推荐等服务,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化、批量化和多元化。

    (三)盘活利用服务业土地资源

    1、创新工业土地的转型利用机制。以市北航天地块为试点,推行工业用地“带方案的土地出让”制度,在土地出让前事先编制项目建设工程方案,作为土地挂牌出让的重要条件;以市北上水地块为试点,鼓励市北高新集团对其在园区内的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用于自身发展的载体建设,且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2、探索放宽工业用地转性制度约束。对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区域内的土地,经认定后,在符合产业导向、明确产业用地类型和前期招商意向的前提下,采用定向挂牌方式出让,实现“以项目招土地”,进一步提高了闸北土地资源开发效能。据统计,与申报改革试点初期相比,闸北商业服务业用地规模扩大了54.36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比重提升近2个百分点,工矿仓储用地比重下降近3个百分点,为后续发展赢得了更大空间。

    3、创新市区联手盘活工业用地模式。与市属企业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机制,闸北区属企业大宁公司主动租借上海电气集团下属上海第一机床厂117亩闲置厂房,在不改变使用权人、土地用途条件下,改造建成11万平方米的大宁中心广场二期,为市、区国资国企更加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4、优化精简控规调整和产业项目审批流程。在市区联合推动下,控规调整流程由原来的3个环节(前期规划准备、中期规划编制、后期规划审批)18个步骤简化至3个环节9个步骤。以市北104地块产业项目为抓手,对市北高新园区的产业项目审批流程进行大幅优化精简,审批时限从原来的231天优化为85天,缩短了63.2%。

    二、先行先试取得的成效

    闸北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区域功能提升、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利契机,使闸北向“打造体现国际性、知识性、创新性、融合性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的服务业综合改革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一)服务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2013年上半年,闸北区服务业增加值为215.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5%,较2010年底提高了4.7个百分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生产性服务业特色凸显

    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区级税收为12.6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1.6%,对区级财政收入的贡献度由2010年底的17.0%升至19.5%,提前实现试点方案中确立的“十二五”期末目标

    (三)重点行业发展前景喜人

    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迅速,2012年实现区级税收同比增长67.3%,吸引了前锦众程、任仕达等63家国内外企业入驻;检测认证服务业基本形成了以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主的产业集群,集聚了包括莱茵技术、住化分析等在内的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68家;软件信息服务业2012年相关企业总营业收入超20亿元,名列全市第三位,在云计算、大型应用软件和国有基础软件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区域特色。

    (四)产业功能性平台得以集聚

    继成功争取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这一平台后,闸北又创建了“五大平台”,即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张江高新区闸北园、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区、上海国际贸易技术标准服务中心等平台,对于助推服务业管制突破、政策聚焦、资源整合、项目落地提供了平台支撑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