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成都“十四五”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中冲向世界城市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0-12-29 09:27点击:1405次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是2020年12月27日,《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透露的信息。

           一系列证据表明,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时期,成都不仅在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全球位势、治理水平等方面实现历史性跃升,且从城市能级上看,亦从“区域中心城市”迈入“国家中心城市”。

           这座常被外界赋予“休闲之都”称号的城市,却有着“勃勃雄心”。如果把成都比喻为一本书,那么它正计划被放置到世界书店的“畅销书架”上,以飨全球读者。而刚刚发布的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则可视为此书新篇章的简介。

           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称:力争到2025年,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战略支撑,基本形成“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和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建成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枢纽城市,成为“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基本建成以创新为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协调为新形态的融合性发展先行区、以绿色为新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以开放为新引擎的双循环发展先行区、以共享为新局面的人本化发展先行区。

           多个领域实现历史性跃升

           一座伟大城市的进阶之路,在于一个一个的坚实脚印。

           “十三五”时期,成都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全球位势、治理水平实现历史性跃升,成为了成都在“十四五”时期敢于向世界城市发起冲刺的最大资本。

           综合实力方面,成都在高位集成中实现战略性跃升。统计显示,近五年成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8-1.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保持在36%-38%左右。

           发展潜力方面,成都各项指标不断向好,为未来进一步发展蓄势集能。2019年末,成都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超2200万人,常住人口1600万,跻身超大城市之列。经济总量在2019年末居全国第7,已与全球排名42位的芬兰相当。产业方面,成都通过聚焦5个先进制造业,5个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领域,构建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产业功能区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新体系,以新经济发展主动能的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升到46.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并形成了以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优势。

           全球位势方面,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成都从“十二五”末期的全球166位,上升至“十三五”末期的第59位,位列内地城市第5位,保持在新一线城市中的领先地位。此外,成都在多个细分领域中,排名全国前列,是全国航空“第四城”、中欧班列综合开行指标领先的城市、地铁运营里程全国第四、外贸增速在2020年大幅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治理水平方面,成都作为实际管理人口超2200万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全方位完善,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性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探索构建以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功能区、特色街镇、城乡社区为组织形态的新型城镇体系。

           尤其是在2020年这一特殊年份,成都城市韧性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4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称,一场疫情,让各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比拼”变成了一次经济压力测试,“在这场压力测试中,多个一线城市降幅同步,但新一线城市成都最抗压。”

           这首先表现在城市发展活力上稳步提升,人流物流加快复苏。前11月,成都双流机场累计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二,并成为全球航空业的标杆城市。

           其次,体现在市场信心持续增强上,统计显示,前11月,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7.89万户,同比增22.57%。全市市场主体合计289.26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成都工业经济也在稳步回升。2020年,成都持续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工业稳链补链强链”等专项活动,有效改善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前11月,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较1—10月提高0.3个百分点。

           外贸数据是反映一个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彰显一个地区开放发展活力与韧性。据海关统计,前11月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6566.4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8.5%,且外贸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均连续多月超过两成。

           对此,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骆玲认为,成都在“十三五”时期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在包括城市能级、发展方式、治理体系、生活品质、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均有显著提升,是此次疫情之中能够支撑成都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回暖的重要因素,亦为“十四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如何在“十四五”时期完成拟定计划,作为开局之年的2021年将是关键。

           12月21日,成都市委提出将2021年确立为“高质量发展攻坚年”,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城市工作重心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从追求速度向完善功能住那边,从追求规模向提升品质转变。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在发展方式上有新的突破与势能。近年来,成都的一个突出举措,是持续推进“新经济”发展。

           这源于在对经济发展的势能探索实践中,成都逐步发现,相较传统产业,新经济尽管具备强大的增长潜力,但其市场是未知的、不成熟的,首先需要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得以落地的市场。

           为此,2019年3月,成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成都市提出城市场景理论,并积极实施场景供给计划,着力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在为广大市民提供情景体验的同时,也给新经济企业提供更多入口机会。

           即使在2020年疫情背景下,成都亦未停止发布,相反,这座城市还根据疫情催生的互联网、医疗卫生投资热潮,主动搭台,发布了《成都新经济疫情防控城市机会清单》。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成都已面向全球累计发布关于“政府需求”“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企业协作”等方面8批次清单2800余条供需信息,成功对接1400余条,实现融资140余亿元,促进城市与企业相互赋能。

           “十四五”时期,成都的新经济工作将如何展开?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表示,成都要持续办好“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搭建“双千”发布平台“场景汇”,实现“无发布、不招标”和发布活动线上线下相统一,打造具有全球全国影响力的城市机会发布和创新产品交易平台,同时“打造成都特色新赛道”,优化提升工业无人机、卫星互联网、互联网+大健康等优势行业,前瞻布局区块链、量子通信、脑科学等新兴行业。

           与“十三五”时期相比,成都发展方向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着力塑造城市经济地理空间的新格局,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依托,与重庆共同推进高质量方面。

           在这其中,东部新区成为关键。作为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过去的历史总是在两座山脉之间书写——西为龙门山,东为龙泉山。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东进”战略,即跨越龙泉山,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开启了这座“古都”的发展格局的千年之变。

           如果把成都的发展视为一本书,则这本书的后续将揭开故事新的发生地——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

           这不仅源于成都对于城市地理空间格局发展的思考,亦源于着眼于未来50年乃至100年发展的长远布局,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以优化和拓展城市空间,实现城市更好发展的景愿。

           而在“十四五”时期,成都的目标是:推动形成“两区一城”(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共同体。

           这意味着,通过重塑成都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和经济产业地理,成都的“东进”战略,也使得成都东部新区,成为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另一个极核重庆的承载之地,以及联动成渝中部“经济陵谷”的桥头堡。

           甚至龙泉山被外界喻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因为在龙泉山四周,分别有成都、德阳、眉山和资阳,被围在中间的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

           对标全球“高质量”发展城市

           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维度,是找准对手,选好标杆。

           2017年以来,成都就基于全省、全国、全球三个维度,为未来城市发展确立了发展目标。基于四川省,成都是引领发展的“主干”,以自身强大的经济和产业辐射和引领能力,带动全省发展;基于全国,成都是全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就全球而言,成都则要向世界城市发起冲刺。

           成都如何向世界级的城市看齐?GaWC的城市排名,所带给成都的不仅是“外秀肌肉”的一场展示,更重要的是让成都找到了“内补短板”的对标城市。

           2019年4月,成都提出“对标国际大都市进行学习借鉴”,在欧洲、北美洲、亚洲分别选取伦敦、纽约、东京三个城市,在国内选取了上海,共同作为成都对标学习和跟踪研究的对象。

           这些城市,皆是全球城市中“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其中伦敦、纽约是GaWC仅有的两个Alpha++级城市,东京和上海都是Alpha+级城市,皆高于成都目前排名。

           2020年6月,一套以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大国际都市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先进经验和前沿探索的系列报告——《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2019年)》出炉,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

           如通过对标东京,成都发现,作为世界城市的日本首都,其轨道交通的作用颇大,不仅串联了东京湾的多个城市,且推动了东京都市圈的发展。

           12月18日,随着5条新地铁线路的开通,成都轨道交通线网里程达558公里,运营里程成为国内“第四城”,同时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一年内开通216公里地铁线路。

           “十四五”时期,成都的轨道交通里程还将继续增长。12月26日,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庆汉表示,在“十四五”末期,成都地铁运营及在建里程数达到850公里以上。目前成都地铁在建176公里,根据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未来争取申报150-200公里里程。

           先进的城市之所以能不断提升位势,关键在于不断成长。向国际大都市进行学习与借鉴,也并非成都一时兴起,根据计划,成都将进行5-10年的研究,持续跟踪这些城市的变化。

           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成都也在“十四五”中,开始塑造更多优势产业。

           科技方面,“十四五”时期,成都将聚焦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天府实验室“四层架构”等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在空间布局方面,聚焦健全创新全链条,做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以及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66个产业功能区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

           而未来领域上,成都要前瞻布局量子互联网、太赫兹通信、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实现原创技术引领性突破,争取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工业方面,“十四五”期间,成都工业将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

           其中,成都工业的首要目标,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建“产业新体系”。尤其是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成都在深耕细分行业、发展先进技术、开拓前沿领域、推动成渝协同方面发力,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和集群化建设。

           如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提升发展万亿级电子信息集群,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集群。而在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成都将积极发展提升集群规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并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厚植竞争新优势,做强发展新支撑。

           城市软实力也将高质量发展

           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经济与产业等“硬指标”的突破上,成都也在加快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亦是整个“十四五”时期成都的一个主线。

           在2020年9月12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颁奖典礼上,来自成都的“在成都遥望雪山”社群,获得最佳户外团队奖。

           该社群成立于2012年,通过拍摄大量雪山照片、视频,重现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盛景。

           事实上,成都这座全球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雪山”本就写在城市名片之中。只不过,随着近年来成都空气质量的改善,在成都市区“遥望”雪山的几率逐年提升,如根据成都市环保局的统计,成都市重污染天数从2017年的22天,2018年的6天,直至2019年的首次全面消除;就预警启动次数而言,2017年是10次,2018年是8次,而2019年仅为6次。

           成都空气质量的提升,使得这座城市在2020年又被赋予一个新的名词: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2020年8月18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也称赞成都“贡献了一个世界级的雪山城市的最佳形象”。

           他在博文中写道:“成都展示了一个世界级的雪山城市的最佳形象,试问这样的浩浩荡荡长达千里的最高点达6千多米的雪峰天际线全世界哪个城市有?没有。只有成都。”

           “生活舒适度一直是成都吸引人才的关键。”一家成都本土科技公司一直以此招揽人才,“成都是幸福宜居的高地,却是生活成本的洼地,非常具有吸引力”。

           根据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未来成都也将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坚持以构建城市持久竞争力为导向,稳定生活必需品物价指数,打造生活成本洼地。

           事实上,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努力,也获得了众多专业研究机构的认可。

           如2020年8月1日,由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上述“报告”通过综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维度、33项二级指标,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测评。

           该研究院认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开放,其次是在协调、共享和综合质效上。最终,成都高质量发展指数总得分位列西部地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