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乡村振兴锚定城乡融合发展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1-02-22 10:09点击:2608次来源:澎湃新闻
           新春伊始,万物蓄势待发,乡村振兴打响“第一枪”。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2021年第4期发表了“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的署名文章《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释放出一个重要信息——“国家乡村振兴局”已成立。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关口期,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将承担何种使命也备受关注。文章中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

     

      有专家表示,在未来的新发展格局中,农村潜力巨大。过去重点是解决接近一亿人的贫困问题,未来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全新目标,需要先行者应变局、开新局,青岛当仁不让,再担国之重任。将时间稍拨向前,2月3日国家发改委复函《关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原则同意包括山东济青局部片区在内的11个试验区方案。具体试验范围方面,青岛市即墨区、平度市、莱西市入围。

     

      一年之计在于春,以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的顶层设计日渐清晰。与此同时,创新与变化正在青岛不少乡村悄然发生。乡村振兴锚定城乡融合发展

     

    石河头村民宿小院

     

    乡村游火爆,村民拒绝“农闲”搞事业

     

      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生态资源正在成为独特优势。随着天气转暖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多人希望走进身边的好山好水,亲近自然体验休闲时光。乡村旅游产业率先发力,成为青岛不少村庄的“新农活”。

     

      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东毛家庄社区,水果采摘、人造雪场、树屋民宿等极具特色的乡村游项目在这个春节假期吸引了源源不断的短途游客群前来体验。“从年三十就不断有游客过来,以亲子家庭为主,平均每天超过3000人次,比疫情前同期还要好。”对于村里乡村旅游项目的火爆程度,东毛家庄社区书记李维佳给记者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因为来采摘的客人太多,同时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一个星期内只能限量接待三天,不过即便如此,依然供不应求,草莓都摘没了,长得赶不上摘得快。”

     

      不仅要吸引游客进来,还要把需求留住,这就必须加强完善乡村游的产业链条和配套设施。为此,东毛家庄社区依托紧邻棘洪滩水库的生态优势打造田园综合体,不断对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住宿餐饮等设施进行优化升级。“今年我们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村庄全域环境提升,同时村里拿出14套农居,改造为传统的乡村四合院民宿,吸引更多游客住进村里,深度体验乡村休闲度假的乐趣。”李维佳说,他坚定地看好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前景。

     

      跟东毛家庄社区一样,莱西市经济开发区龙水新村社区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在马不停蹄推进之中。社区书记张志强告诉记者,春节假期村里的双龙泉家庭农场日均经营收入近万元,“乡村游潜力巨大,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规模跟不上市场需求,必须快马加鞭加紧建设。”张志强感慨,作为曾经以传统作物为主的农业村,通过打造农业园区、发展乡村游让村民们的收入有了明显改善,如今随着经济振兴之路,村民们个个干劲十足,从去年底开始,原本的农闲季节反而成了最忙的时候,自己春节假期更是一天也没休息,忙着手流转土地、招商引资、园区管理,希望把乡村的好资源利用好,不断打响当地生态农业知名度,助力村庄发展。乡村振兴锚定城乡融合发展

     

    石河头村农家民宿

     

      而在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石河头村,以当地红色文化为亮点打造的民宿旅游小区正在加紧改建施工,预计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先期试点的19栋民宿小院儿将在4月份完工。未来,该村将通过民宿旅游,拉动周边商业、餐饮、零售等服务业发展,同时带动该村原有草编、炒茶、油坊、石匠、木匠、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发展,支持该村村民以特色手艺参与民俗旅游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产业先行,用工业思维破局城乡融合

     

      乡村旅游是青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而作为一座以实体经济见长的城市,借助工业优势,运用工业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则是青岛破题城乡融合的“关键一招”。

     

      此前发布的《青岛市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就要求,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攻势和突破平度莱西攻势为抓手,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19日,正邦集团位于平度南村的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开始了节后的建设施工,预计3月份项目第一座标准化生母猪繁育场即可实现交付投产。届时,可吸纳就业人口100人,这其中不少都是当地农民。“猪场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月收入在五六千元。”正邦集团华北发展总监李春晖告诉记者,除了进入企业打工以及土地流转收入,生猪养殖所产生的饲料等需求也将为当地农民增收持续发挥带动作用。据悉,该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将带动3000户以上农民增收,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

     

      大项目除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更大的意义在于资源要素的引流作用,为农村地区形成产业生态提供支撑。方案提出,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夯实产业载体。坚持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专业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建立跨区域产业功能区协同共建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

     

      与此同时,《中共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2021年工作要点》则对加快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目标。例如,今年将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启动“新金花”农业企业三年培育行动,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5个、市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5个。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田头仓储保鲜设施,发展“中央厨房”“私人定制”等新型加工业态。

     

      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实施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工程,开展“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全产业链开发。发展“一镇一业”“多镇一业”,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10亿元镇。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建成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5个。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千企招商大走访”行动,加快推进新希望、正邦、益海嘉里等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引进过十亿元乡村振兴大项目20个以上,开工建设5亿元大项目15个以上。乡村振兴锚定城乡融合发展

     

    石河头村农家民宿小院

     

    人才集聚,搭建农村创新创业平台

     

      以城乡融合促乡村全面振兴,释放农村巨大发展潜力,除了有产业牵引,还要有人才支持。在青岛市政协常委、农工党青岛市委副主委、城阳区副区长李玉海看来,虽然涉农高校院所较多,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不足,农业科技人才集聚不够,扎根田间地头开展研发与成果转化的科技人才较少。同时,基层农业科技投入仍不足,乡村空心化现象较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相对较少。这些问题制约了青岛农业科技化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采访中,青岛翠林云庄乡村乐园负责人李菲菲坦言,对于乡村旅游产业而言,目前仍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包括外部的交通配套、资金扶持等等。但是就产业内在的发展动力而言,能够把乡村旅游内涵和先进运营管理结合起来的旅游人才则更为棘手。“村里不缺好的农产品和生态资源,但是如何让游客真正记住这里,一年四季都想来玩,形成品牌价值,则需要不断创新和优质的园区管理服务,这方面是很多乡村旅游欠缺的。”

     

      为此,鼓励引导农村创新创业列入了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2021年工作要点。将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等,建设“园中园”式农村创新创业园。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建设农村创业导师队伍,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开展青岛市乡村振兴英才评选和优秀乡土人才选拔认定试点。

     

      方案则提出,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例如:建立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保障机制。鼓励原籍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及经商人员等群体回乡创业兴业,允许符合条件的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保障其参与乡村自治、住房使用、土地流转经营等相关权益。实施“雁归工程”,建立在外能人信息库,鼓励青岛籍知名人士等柔性回乡。在一区两市建设人才公寓。

     

      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坚持“三好三强”标准,加大从机关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返乡高中以上毕业生、镇(街道)临时工作人员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向乡村医生、教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