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广州城市创新发展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1-04-12 09:37点击:5747次来源:广州日报
            4月10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广州大学主办的城市创新发展院士峰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峰会以“创新推进城市高质量建设,实现广州城市创新发展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峰会上,十余位在城市建设发展领域的院士、专家,纷纷把脉广州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预计2030年广州优质中学比现状翻一

           本次峰会汇聚了何镜堂、周福霖、崔愷、郭仁忠、杜彦良、孟建民、陈湘生、吴志强、岳清瑞、庄惟敏等院士在内的城市建设发展领域的顶尖专家,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教育局、文化广电旅游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和广州大学部分专家学者参会。
            “(广州)预计2030年可提供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3.4亿平方米,50%以上的就业人口可在30分钟内到达工作场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可新增107所优质中学,98家三级医院,比现状翻了一番。”广州市政府杨伟强副秘书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广州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全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城市打造创新高地,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强度补齐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希望各位院士专家继续积极支持深入参与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共同助力广州高质量加速度发展。
            “城市更新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齐怀恩表示,广州存量资源庞大,新增用地指标紧缺;必须盘活存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走节约集约内涵式发展之路。当前,城市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存量更新为主线的新发展阶段。
           据了解,新时期广州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广州划定三个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圈层,第一圈层产业建设量原则上最低占比为60%,第二圈层产业建设量原则上最低占比为40%,第三圈层由所在区结合片区产业发展规划自行制定指引。
           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在致辞中指出,城市与大学共生共荣共成长。面向“十四五”,广州大学将主动聚焦和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和“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两大创新枢纽,地理空间信息与智慧生态环境、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数字技术与岭南文化艺术等六大交叉创新平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高质量发展新型智库,强化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建设,让大学智慧更深度地对接广州城市建设、城市创新与城市开放,更好地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广州城镇化亟需智力化转型
           峰会上,何镜堂院士主持交流讨论环节。围绕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轨道交通、城市安全、城市环境和智慧城市等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与会院士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广州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创新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说,城市竞争已从单个城市竞争转变为创新城市群落的竞争,全球创新城市为区域创新群落参与国际竞争核心力。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创新相关总量具有领先地位,但与世界顶级科创区相比,经济与创新均量仍有明显差距。
           对于广州来说,吴志强说,广州城镇化发展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梯队,但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广州城镇化亟需智力化转型。吴志强院士提出“和板理论”,他认为,应该对大湾区内的城市进行创新要素的人工智能配置,用一个城市多余的长板去补其他城市的短板。
            “广州具有极佳的高等教育人才储备,具有百万级的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人口创新规模优势明显。”他建议,广州应加强与深圳、佛山、珠海、中山、汕头等城市的创新合作,建立城市创新联盟。同时,他建议广州以电子电力与智能装备创新为创新联盟重要抓手,以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树立永不松懈的城市防灾意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则特别提到了城市安全问题。
            “随着建设的大规模开展、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大量集中,现在城市变得越来越脆弱。若是碰到灾害,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周福霖说,联合国曾提出影响人类生命安全的三类灾害:一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灾等;二是人为灾害,如火灾等,三是公共卫生灾害,如现在的新冠疫情等。
            “这些灾害的特点是低概率、高风险,很容易造成重大的社会动荡和损失。”他说,广州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树立永不松懈的城市防灾意识和安全意识。他希望,广州能建立完善的基于大数据的安全评估和立法体系,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哪些建筑遇到地震等灾害会存在安全问题。
           他还希望,科学家、工程师等人员对保障城市安全的研究要久久为功、永不放弃。“希望广州不单是一个有内涵的历史城市,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也是我们国家甚至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老百姓生活在这里能非常安康。”
           周福霖还说,广州市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很重视。在地震研究方面就投入了5亿元建造了世界领先的实验室。据悉,该实验室建设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将于今年底投入使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城市孕育创新氛围从孩子抓起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说,广州是一个特别有人文情怀的城市,而且处处见绿,是“很透气”的一个城市。他也非常喜欢这里豁达的市民。
           崔愷认为,城市需要孕育创新氛围,而这件事要从孩子做起。他说,很多小孩除了上课,就是去培训班,要接触现代科技一般要去科技馆,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现代科技的机会非常有限。
           他建议,在城市空间中,应该有一些随处可见的小展览,让孩子们随时可以学习了解现代科技。“在城市更新中,不仅仅要把一个项目打造得好看,成为 ‘网红’,还应该把城市的内在科技含量展示给市民,这对未来城市创新和国家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做好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创新规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特聘教授杜彦良则提出,广州应该做好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创新规划,以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为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他说,城市规划发展要“一盘棋”,要把交通发展规划列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他建议,要积极推进地下交通建设,释放地面空间,节能减排,提升城市品质。他认为,不宜再在核心区建高架桥。
           杜彦良还提出,应该统筹陆海空综合交通一体化的规划,打破行业界限,“绘制一张图,建设一个网,形成一个票”。同时他建议积极推进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构建多类型的交通运输方式。此外,他还建议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大力培养现代交通体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