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江南文化加快城市发展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1-04-28 09:40点击:4239次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提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全球化的事件。1976年,戈特曼发表《全球大都市带体系》,提出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城市群):一是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二是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五大湖都市带;三是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四是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五是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西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六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这是研究还比较少的一个大都市区。这是长三角城市群第一次出现在西方城市科学的理论视野中。

         此后,长三角就伴随着改革开放起航。1982年,我国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当时长三角主要包括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1986年,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扩大到五省一市,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以后不断变化。1992—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主要以16个城市为主体,2008年为长三角2省1市25城市版、2016年为长三角3省1市26城市版。从总体上看,以2019年5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为标志,长三角经历了一个从“经济区”向“城市群”的转变。前者主要关注经济、产业和交通发展,而后者涉及空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目标更加全面、完整。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其中,最需要解决的是“用城市的方式思考城市发展问题”。过去人们习惯于把城市问题简单化为一个经济问题,并采取经济学的思维来思考城市问题,用经济治理的方法应对城市问题。其问题在于,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出发,一切城市现象和过程都必然被描述为经济问题,同时也会在经济学的理论和范式中寻求理解一切问题的方法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工具。而所谓“城市的方式”,是一切从城市的观念、理论、规律和框架出发,去认识、分析、研究和把握经济活动和过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的方法论。从城市的方式和框架出发,经济生产就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是和城市的其他要素,如环境、政治、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问题。这是上海在提出建设五个中心之后,又提出建设“人文之城”,还需要借助江南文化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发展的根本原因。

         当今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主要形成了两种发展模式:一是侧重经济、交通和人口的“经济城市”;二是侧重文化、生态和生活质量的“人文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城市,大都选择了“经济城市”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不仅严重透支了城市赖以存在的大气、土壤、水资源等“物质条件”,也使城市人、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价值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和污染,成为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和人民过上美好城市生活的主要障碍。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从城市科学的角度看,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文明生活方式。一个理想的城市,既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健全的制度保障,又要有个体的幸福和梦想。这是人们来到城市、居住在城市,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城市的初心。就此而言,发展城市文化既是上海和浦东目前突出的短板,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最需要发力建设的重点领域。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主要的文化资源,也是上海致力于打造的三大文化品牌。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江南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浦东作为上海的“龙头”,江南文化同样有其重要的职责所在。以江南文化为浦东、上海“画龙点睛”,引领打造长三角共有的江南文化家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区域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应作为一个重要战略安排尽快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