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反映,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银川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幸福美好银川,既是奋斗目标,也是百姓之期待。
提高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明确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做大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努力改变全国城市经济排行榜100位之后的现状。结合资源禀赋,形成煤、电为主,油、气互补的新能源供应格局。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壮大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绿色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新载体和平台;坚持城镇化与村镇化双轮驱动,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形成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提高城市发展的系统性。首先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多规融合,绘好银川城市发展蓝图。其次,坚持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留住城市特色,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把好安全关和质量关。第三,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坚持高效能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坚持高品位生活,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增强市民法治意识,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城市发展要持续,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文化三大新动力,使城市发展从灰色动力结构转向绿色动力结构,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银川要加快行政审批改革、金融改革、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改善银川的投资环境、市场条件和创新建设人才高地,要在发展中折射出银川的智慧、美感、气度和力量,增强城市吸引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优良发展软环境。通过“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宜居是现代城市最基本的要求,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尊重城市中的普通市民,展示城市风貌的独特性。宜居需要治理城市病,坚持生态立市,着力打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城市特色,擦亮“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的城市品牌,用高科技、大数据治理城市病。宜居必须解决好公平性问题,要让公平融入城市,让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群体共享公共空间。银川产业发展要多元化,城市空间设计要为文化产业留下足够空间,要为民间特色商业等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为创业者和创新者留下低门槛的发展空间,避免城市贵族化。
提高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发展正能量。尤其要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尊重市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只有真心为百姓谋利益,百姓才会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全民参与才能建设最适合老百姓居住的城市。(执笔:韩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