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月保底消费三千住养老公寓有点贵
每月开销包括房租、餐饮费、护理费等;专家建议,给中低收入老人租房补贴
中华孝庄里的老人们来到食堂打饭。本报记者徐楚云实习生李竞摄
■本报记者翟莹见习记者吕诗洁
不管你是正值壮年,抑或是已步入黄昏的“银发一族”,养老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目前,政府提出“以房养老”的相关政策意见,一时间引发不少争议。不过无论怎样的争论都无法否认,住房几乎是养老“攻坚战”中花费最多、也最棘手的问题。
养老,武汉的房地产准备好了吗?近日,本报记者连续走访了武汉多个以“养老”为主题的地产项目,探寻目前武汉养老公寓现状。
■探访
“跳舞、唱歌,我忙着嘞”
10月2日,国庆长假的第二天。上午11时许,记者第三次来到了位于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的“侨亚中华孝庄”,这是一家定位于老人医疗康复养生中心的地产项目。
跟外界喧嚣的节日氛围不同,整个小区静谧而祥和。平静在11:30左右被打破,老人们鱼贯而出,从四面八方涌向位于院子中央的食堂就餐。83岁的李婆婆一边盯着饭菜,一边叮嘱工作人员,“汤多打点,不要黄瓜,要冬瓜”。
在李婆婆的邀请下,记者来到了其位于6栋4楼的单人房间。房内电视、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电一应俱全,并带有卫生间。李婆婆告诉记者,她有两儿两女,两个二子在武汉,一个女儿在澳大利亚,另一个在北京,自己去年才搬到了这里。
对于康复公寓的生活,李婆婆自觉不寂寞,“我忙着嘞”,她给记者绘制了一副“每日工作图”。早上6:30起床,7点开始吃早餐,之后要么打打太极,要么溜溜弯,或者去仅一墙之隔的湿地公园散步。到了十点左右,可以到楼下的阅览室看报纸,跟老人聊聊天。中午11:30午餐开始供应,吃过午餐后午休,下午可以打麻将可以看电视,节假日还有唱歌、晚会等表演。“中秋节,武昌的老年大学到我们这来交流,我们院还表演了三个节目,我还唱了歌”。
跟李婆婆一样,因为有年纪相当的人陪伴,住在老人公寓的生活并不单调。
■消费
每月保底开销3000元进入门槛不低
不过要过上李婆婆这样的养老生活,资金方面的投入自然也不低。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的房租1300元,这已经是目前最低的价格,如果租住的是套间,每月的房租则高达2400元。
此外,无论健康情况如何,都必须按人头缴纳护理费,护理费总共分为多个等级,要价从每人600元至3280元/月不等。李婆婆选择的最低等的护理,每月缴纳600元,“就是每天有人来给我洗衣服、拖地和巡房”。
另外一个大的支出是餐费,包月600元。“不过只包午餐和中餐,算上早餐、水果,每月的餐费就要1000元”,李婆婆说,3000元仅是每月的保底消费,而要租住这里的房子,还必须缴纳4万—16万元不等的保证金。
“这看个人的选择,缴4万的每月可以退给老人220多元,8万的退600多元,16万的退1200多元”,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租住外,也可选择一次性购买,目前前期的660多套已全部售完,现在已经有200多户入住,主打医疗公寓的也仅剩60多套。工作人员介绍,户型从37-77平米不等,“30多平米的总价在27万元左右,70多平米的在60万左右”。记者计算发现,其均价已超过7000元/平米,远远高于附近的70年产权的商品房。
此外,定位高端养老地产的武汉合众人寿健康社区的收费也颇高,月消费也是3000元往上走。
当然,也有私人租用住宅开办养老公寓,类似的收费则会低很多。已经在汉阳康乐养老公寓住了两年多的79岁老人张精汉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伙食费每月400元固定,住宿费从400元/月到800元/月不等,护理费则分400元、800、1600元/月三等,特殊护理则需加钱,最高可达2200元/月。
“我住单人间,身体还算硬朗”,张精汉说,即便是这样,他每个月也得花上近2000元,“自己那2000多的退休金剩不下什么”。
■担忧
地方远配套不足;费用高,担心以后吃不消
因此,钱也成了张精汉最为忧心的问题,“我的大儿子都已经60岁了,他都要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我肯定是指望不上他,孙子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更加指望不上”。
张精汉认为,即便是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目前的退休金已经很紧张,“要是以后身体变差,护理费会要更多,以后怎么办?”跟张精汉一样,李婆婆也有相同的担忧,“我一个月退休金5000多块,但要是护理费以后涨了,我也吃不消。”除此之外,地方偏远、配套不足也值得警惕。
“这里离市中心太远了,附近也没什么医院”,李婆婆说,此前一直计划引入的医院至今没见影。
这也是李婆婆一直不愿购买此处房产的原因,“这里是商业地产,位置太偏,如果过几年配套起不来想脱手就难了”。
跟李婆婆一样,张精汉也觉得老年公寓有点远,现在住的地方是汉阳江堤边一大片快要拆迁的居民区,距离最近的公交站有1.6公里。“走出去七弯八绕的,至少要半个小时。儿子孙子来看我的时候,都嫌这里太远,走得累死人。”
■专家建议
政府应给予中低收入老人
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
“银发老人”有需要,但市场的表现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东说,国家重视养老,出台政策拓展养老项目,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信号。但武汉的养老地产还刚刚起步,还是零星的,未成气候,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地产相当缺乏。
“目前养老地产有几种形式,一是开发商或政府建新房,用增量房来发展养老地产,尤其是医疗和服务。还有一种是个人或机构利用现有的旧房子,请来医生和护工,每月向老人收取租金。这种房子规模较小,服务也不到位,收费却很高。”
张东强调,养老地产需配套多种服务。“理想的养老地产形式,应该是由开发商建新房,建好配套的医疗和服务设施,以出租的形式让老人入住。”但他坦言,这很困难。
“对开发商来说,出租资金的回收要远远慢于卖房子,并且开发商在时间和管理上的成本还要多出许多。政府也没有这么多的资金自己来搞养老地产,只能寄希望于开发商。”
张东强调,养老地产的市场需求非常大,目前武汉的情况是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想进福利院一席难求。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例如土地出让权价格上可以予以优惠,扶持养老地产的发展。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学平教授则说,仅出台优惠政策是不够的,政府还需予以监管。“企业既然享受了优惠,就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而政府则要进行监管,让企业兑现承诺。
他强调,武汉养老地产应该更多顾及中低收入的老人。“就像政府搞保障房那样,给予这部分老人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要顾及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让他们安享晚年。”
责编: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