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苏轼、米芾、玄奘书法遗影亮相晴川阁 免费展出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0-24 10:59点击:473次来源:

      画入铁石字若飞动

       

    西安碑林名碑名拓来汉展出

      图为:唐代张旭《肚痛帖》,他以王书为基底,又得法于张芝,发展了传统的草书,与怀素一起,开创了草书的全新境界

      楚天金报 记者杨扬通讯员张引娣

      武汉市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将于中秋、国庆期间,从十三朝古都西安,素享“书法艺术渊薮”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引进“墨石经典——西安碑林名碑名拓展”。这个展览是一座古老博物馆的骄傲,更代表了两地博物馆人的文化态度。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的碑林是古人对文化的朝拜之所,而如今秦、楚两地联手举办展览,这份延绵千年的对文化的尊崇,成为当代人面对这片历史财富最诚挚的态度。

      两地渊源

      晴川阁禹碑被毁西安碑林摹刻版仅存

      据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介绍,西安碑林经过历朝历代的搜集,形成碑石如林的规模,至明代始有“碑林”之称。蔚为大观的西安碑林目前已收藏碑志4000余件,时代序列完整,品类齐全,名碑荟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这些碑林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以“书法殿堂、石质书库”之名蜚声中外。

      “此次共有58组67件作品来汉参展,它们蕴藏着悠久的历史信息与厚重的文化内涵。”赵力光说:“在时代上源启两汉,止于民国,在内容上包举历史、宗教、文化、地区等各个方面,而在书法艺术上更是真、草、隶、篆众体兼备,汉、魏、唐、宋,名家辈出。”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书记何天申则这样介绍两家博物馆的渊源:“晴川阁中有一块著名的禹碑,记载了禹受舜命,坚苦卓绝的治水功绩。它由清朝著名文人毛会建历尽千辛万苦自衡山摹刻于此,后又摹刻于西安碑林。但晴川阁的原碑于1933年前后被毁,现在的这块是从西安碑林摹刻于此。历经了百转千回,才得以呈现于此。而正是这块禹碑将西安碑林与晴川阁连在了一起。碑林以文庙为基础,是纪念孔子的地方,禹稷行宫是纪念大禹治水的地方,两个博物馆都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两地都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题字,文脉相通。”

      据悉,此次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巡展的第12站,之前的展览在各地都引起了不小的文化及书法热潮。正如赵力光所说,“武汉的文化系统与陕西文物界有着深厚友谊,两家博物馆都是古建园林特色的名胜古迹,西安碑林博物馆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文化博物馆的主建筑禹稷行宫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西安碑林走进晴川阁是一桩美事。”

      展览亮点

      历代名作荟萃堪称一部石刻的中国书法史

      在位于晴川阁内的布展现场,何天申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的亮点。“武汉观众可以在我们晴川阁中欣赏到颜真卿作品,不但有其壮年所书的《多宝塔感应碑》,还有暮年写的《颜氏家庙碑》,从而可见颜体由锋芒锐利、字体端秀向笔力劲健、气韵醇厚的发展过程。更可以看到僧怀仁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集王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其子高宗李治作记,歌颂了卓越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玄奘,这便是享誉后世的‘三绝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迴元观钟楼铭》,褚遂良《同州三藏圣教序碑》,《虞世南夫子庙堂碑》,李阳冰书《三坟记》,怀素、张旭唐代草书刻石等拓片都是展览的精华亮点。何天申说:“整个展览堪称是一部石刻的中国书法史,丹青饕餮,幅幅精品。”

      伴随着何天申的悉心讲解,记者徜徉碑林拓片间,仿佛亲身走进西安碑林石刻:《峄山刻石》的宋摹本,可从中一睹李斯“画入铁石,字若飞动”的遗影;流宕俊美的《曹全碑》,更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最完好、独具风貌的稀世精品,以秀丽柔美而独树一帜……书法是中华国粹,书法爱好者历来有到西安碑林朝圣的传统,把西安碑林名碑拓本请到武汉来,武汉观众可亲睹苏轼、黄庭坚、米芾、董其昌、赵孟頫等宋元明清各书法大家的名碑拓本精品,是一次观摩、学习、临摹的好机会。9月10日展览开幕当天,还将举行书法家现场笔会及博物馆沙龙讲座等活动。本次展览将从9月10日至10月30日,在晴川阁免费展出,欢迎市民到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