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新区如何带动区域发展:绿色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1-07 14:24点击:7802次来源:新民网

    泰达园林在天津开发区东海路建立的吹填海底淤泥绿化技术示范带已有15年的历史,种植白毛杨、白蜡、国槐等树种达12万平方米,至今生长良好。图为吹填海底淤泥绿化技术示范带。

    专家观点:新时期,滨海新区在提升地位作用的条件和能力上仍存在一定结构性矛盾、资源环境矛盾、发展水平矛盾、区域发展矛盾等,在产业对接、功能延伸、人才资源、综合配套改革、生态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影响和制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为能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滨海新区还需继续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天津北方网讯:曾参与滨海新区“十二五”规划相关课题研究的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戴学来认为,自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以来,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为能起到更好示范带动作用,滨海新区还需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绿色经济先行区。

    发挥北方经济龙头作用

    随着滨海新区经济强劲增长,天津经济综合实力逐渐增强,以京津冀都市圈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滨海新区服务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功能日益显现。在综合配套改革、生态建设、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等方面对周边省市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聚集扩散效应不断提高。

    滨海新区作为北方经济区域联动发展机制的中心,在产业链延伸、口岸直通与合作、保税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等方面对环渤海地区乃至我国北方地区发挥着综合服务作用,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发挥了北方经济核心龙头作用。

    10多个获批规划区带来挑战

    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示范区和带动区,地位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但随着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河北沿海经济带等国家级规划区的相继批复,滨海新区开始面临新的环境。

    戴学来认为,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服务中心优势明显,而滨海新区由于与冀鲁辽“同构”,给产业发展战略上带来一些新问题。一方面,与冀鲁辽在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同类产业间竞争会更为激烈,另一方面,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加快发展服务于区域发展的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目前,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已达10多个,范围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这些国家级规划区对滨海新区能否在新时期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提出挑战。其次,环渤海地区近期出现数个国家级规划区,对滨海新区与这些区域趋利避害、协调发展提出挑战。此外,周边地区即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定位表明,不仅产业趋同现象严重,且滨海新区腹地资源逐渐减少。

    新时期,滨海新区在提升地位作用的条件和能力上仍存在一定结构性矛盾、资源环境矛盾、发展水平矛盾、区域发展矛盾等,在产业对接、功能延伸、人才资源、综合配套改革、生态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影响和制约滨海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

    高端集聚创新发展模式

    戴学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滨海新区适于选择“高端聚集、内外联动、一体多元、领先示范”的经济发展模式。滨海新区的集聚应是区别于传统集聚的高端集聚,即集聚优质要素和高端产业,通过集聚构筑研发转化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在现有发展水平和基础上,利用制度、产业、金融、人才、科技和市场等方面的实力和潜力促进滨海新区快速发展,形成加强型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提升滨海新区能级和水平。

    内外联动是今后一个时期滨海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在高端聚集的基础上,要通过“扩散效应”服务于区域经济。滨海新区的扩散效应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区际平移和产业淘汰转移,而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延伸、扩张、协作和合作,是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拓展和整合,是体制创新的示范。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加快自身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

    建立“一体多元”模式,实现动态相辅和动态相乘效果,即实现资源共享和现有资源发挥未来作用的效果。今后一个时期,通过借助东疆保税港区、滨海高新区、中心商务区、中新生态城等重要发展载体,全面实现高端产业聚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人才聚集、交通通达、改革先行示范、内外开放引领、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等功能。

    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为此,滨海新区力争在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辐射服务功能、改善国计民生、率先深化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起到“领先示范”作用。

    探索绿色经济新途径

    戴学来表示,滨海新区要努力改善发展环境、整合区域资源、完善企业网络,奠定更高更优的发展基础,增强现有产业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扩大现有产业集聚的规模和质量,形成功能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抢占服务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制定或先试先行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土地、税收等政策,促进服务业转变升级。

      按照生态新区的理念,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和生态城区,发展绿色产业和区域经济产业链,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积极探索绿色经济的新途径,成为绿色经济的先行区,提升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作用。制定有效激励措施,提高企业自身环境绩效,鼓励企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技术升级,使废弃物减量化。借鉴和运用先进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着力把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生态文明新城区。加强湿地、森林、河流、海洋及滩涂的保护,启动建设生态城区外围绿化带。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坚持老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和新工业的循环型发展并重,发挥产业聚集和生态共生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建立三产互动型的循环经济体系。实施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为区域实现污染“零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创造条件。

    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积极研究绿色投资政策,促进重点产业“绿色化”生产,以特色资源产业为主体,基本形成与生态功能区划相适宜的生态产业体系布局。推进绿色消费和生态宜居等文明生活方式,建立健全体制、技术、政策等重要支撑体系,使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走到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