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资讯报道,两岸签署服务贸易为台湾美食打开一道新商机,然台湾小吃在大陆的发展困境,除“非主食”本质以及原汁原味的高售价外,欠缺观光人潮的美食街地点也是原因,而最难堪的是,极可能最后被台湾人自己给玩死。
祖传老店是台湾小吃得以号召顾客的原因之一,背后是种生活习惯,然到大陆发展却成新鲜事物,只能靠人潮撑住客流量。已观察大陆市场多年的陈仪贤指出,像大肠包小肠这类夜市小吃,必须靠观光客才能支撑,类似有个台湾美食街的地点才有办法生存。
因为食材全由台湾供应,成本高导致单价也高,而观光客愿意付高价尝鲜,问题是大陆虽大,好地点却不多。
再以台湾的鱼松为例,多是用鲔鱼、旗鱼等制作,鱼刺少且成本较低;但谢礼夙发现,就是有台湾人教大陆,改用一公斤两块钱的鱼做鱼松,成本三元可以卖两百元,“大陆消费者买回去,痛骂台湾的东西怎么这么烂!”除能长驻的地点难觅,台湾产品被以次充好也是问题。因转做台湾食品而跑过不少美食展的谢礼夙指出,就拿面膜为例,有些根本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假的,像柚子参这么好的东西,有可能是假货,卖给大陆人。
做了十七年外贸生意的谢礼夙观悲观地指出,台湾人在大陆,最大敌人就是台湾人,再这么恶搞下去,“台湾产品最后一定要死在台湾人手里!”
(原标题:大陆台商不满台湾产品以次充好: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