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北京公办养老院改革 1.5万失能高龄老人公办养老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5-03-04 10:08点击:417次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刘兰)北京公办养老机构将增加服务对象,14826位经济困难失能或高龄老人可入住公办公营养老院。北京第五社会福利院将改造成“失独家庭失能老人”养老院,230张床位全部向失独失能及70周岁以上老人开放。这是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新闻发布会获悉的。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会上表示,到2020年,北京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框架基本形成,“80%的养老床位都是护理型床位”。

      能自理老人不能入住公办养老院

      北京公办公营养老院接收本市户籍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和其他失能或高龄老年人,含以下三类。其中,失能或高龄老年人人数达14826人。

      1、政府供养保障对象包括城市特困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中的老年人,合计4558人。

      2、困境家庭保障对象包括低保或低收入家庭中孤寡、失能或高龄的老年人,合计8177人。

      3、优待服务保障对象包括享受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待遇人员、因公致残人员或见义勇为伤残人士等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人员中失能或高龄的老年人,合计1840人。

      同时,失独家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按照困境家庭保障对象或优待服务保障对象标准入住,合计4809人。

      李红兵强调,重点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有困难的失能老人或满80岁的高龄老人,必须保证入住公办养老院的。”这意味着,北京有自理能力的本地户籍老人不能再住进公办公营养老院。

      “没有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能否入住公办公营养老院?”针对提问,李红兵表示,在保证满足上述三类老年人床位前提下(至少20%的床位数),剩余80%的床位可以向社会失能或高龄老年人开放。

      第五社会福利院全部供养失独的失能老人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北京公办养老机构211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50.8%,总床位数35276张、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2.4%。

      北京市属公办养老机构5所,床位2463张。向1840位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提供2233张床位,基本满足入住需求。

      李红兵透露,北京计划将第五社会福利院改造成专门保障失独家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机构,提供床位230张。这类老人可以自行选择五福或者其他区县(街道乡镇)公办养老院。

      区县(街道乡镇)公办养老机构共206所,共32813张床位,基本满足12735个政府供养老年人和困境家庭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剩余2万多张床位将通过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的方式向社会开放。

      民政部门主导服务收费标准

      据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李绍纯介绍,政府供养老人免费入住公办养老院,由政府按基本供养标准供养。困境家庭老人提供低收费供养护理服务;优待服务老人提供参照市场价格适当优惠的供养护理服务。

      李绍纯说,《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将于近期出台,北京民政部门会对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会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审核确定收费标准及浮动标准,保证养老服务质量。

      除《收费》外,《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也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