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河北涿鹿教改两年后被叫停:辞职局长称悲凉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6-08-01 09:35点击:6150次来源:京华时报

    河北涿鹿教改两年后被叫停:辞职局长称悲凉

    近期,由于在职期间推行的教育改革工作被叫停,河北省涿鹿县教科局长郝金伦的一封辞职信在百度贴吧和微信上被网友热传。在信中郝金伦言辞“悲壮”,他认为,停止教改后,涿鹿县未来的教育模式可能误人子弟,突破了自己的底线,所以毅然决定“不再领导这项工作”。目前,涿鹿县教科局新局长已上任。然而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模式引来质疑和争议?当地政府为何断然停止?学生和家长的态度究竟如何?对此,京华时报记者前往涿鹿县进行了实地探访。

    □事件

    县教科局长因教改叫停辞职

    7月12日,网上流传的一封《涿鹿县郝局长激情辞职讲话》将河北涿鹿县教科局原局长郝金伦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

    郝金伦在辞职信中称,由于自己在职期间推行了两年多的教改系列措施被叫停,全县中小学恢复传统课堂,他决定“不再领导这项工作”。辞职信中,郝金伦还引用鲁迅的文章“悲愤”暗示自己是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而奋斗牺牲,当地群众就是中国式看客,以骂人为时髦,得益者也只是沉默。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8月份,40岁的郝金伦正式出任涿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党委书记。而郝金伦辞职信中提到的教改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他从2014年“五一”前后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大范围推进的“三疑三探”改革,以及后来引入的思维导图、深本数学、元认知技术等课堂方法。但没有想到的是,“三疑三探”在涿鹿县却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不仅没有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甚至引发了部分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

    最终,涿鹿县当地官方今年7月5日下午发布消息称,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停止全县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引起家长们较大争议的主要是“三疑三探”教学改革。据了解,“三疑三探”源自河南省西峡县,是一种教改新模式,在当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郝金伦告诉记者,他上任后一直在不断寻找更高效的教改模式,看到河南、山东、辽宁等地课改取得的好成绩,决定予以借鉴。

    “三疑三探”本土化进程遇阻

    记者了解到,“三疑三探”等方法在推出时曾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同,模式实施前,县里还安排组织相关领导、老师亲自到西峡一中等外地中学进行调研、考察。在学习外地经验基础上,2014年,涿鹿县正式引入“三疑三探”教学,全县中小学不分年级、不分学科,所有课堂都采用这种模式,即将课堂教学分为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环节。“通俗点说,就是改变传统课堂单向的灌输形式,将课堂问题由学生提出,由学生来解决,老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高屋建瓴地点拨,是和学生们共同学习的首席。”郝金伦如此介绍这种新模式。

    然而,一些家长似乎对这种教学方式并不买账。县教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涿鹿实验小学和初级中学部分家长向学校和县里反映意见,去年7月这两所学校不得不停止“三疑三探”。

    “实验小学是当地热门学校,初级中学也是本地规模最大的初中,涿鹿县城孩子读书主要集中在这两所。正因为学生人数多,推行改革中涉及的群体越大,不同的声音就越多,意见就出来了。”该负责人解释称,这些家长反对的主要说法就是担心“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他们不放心”。

    而据县委县政府官网信息,教科局多次组织研讨会介绍该模式,去年7月15日,为了打消部分学生家长存在的顾虑,还专门组织了家长会,学生家长共计1000余人参加,家长对新课改有什么疑问可当场提出,时任局长郝金伦亲自解释。

    “本是好意,但事实证明,这次沟通是不成功的,双方还是没有达成一致。”县教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7月5日,300余名学生家长拉条幅集体到县里抗议,呼吁停掉“三疑三探”,并提出要求罢免局长郝金伦。

    该负责人称,其实这一年来,反对意见没有停止过,县里一直在进行信息搜集、调查了解,最终在当天下午全面叫停这一教学模式,“并不是突然叫停,而是断然叫停,我们是经过反复研究的”。

    □声音

    家长对自主式学习态度不一

    引来许多质疑和争议的“三疑三探”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如何?采访中记者发现,学校校长、老师、学生及家长们态度不一,有保守反对派,有尝鲜派,也有部分仍处于观望态度。

    家长持反对意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考试变少了,考了也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次,父母不知道孩子学习的好坏,担心影响未来的升学,落后他人。

    也有部分家长对这一教改持较为支持的态度。涿鹿中学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2014年“三疑三探”开始施行时,自己的孩子还在实验小学读五年级,至今已体验了两年的新课改课堂。前段时间,孩子却回家告诉她,这种学习方式叫停了,孩子特别伤心,同班的几名孩子都想哭。

    “刚在课堂上推行时,孩子回来跟我说起了这种学习方式,她觉得新鲜、新颖,还给我看她根据课堂内容汇出的思维导图,一目了然,也很漂亮”,这名家长说,因为不知道会不会被叫上讲台提问题、讲课,在自主学习的压力下,孩子不仅坚持主动预习,而且觉得课堂更有意思,不受束缚,一方面拓展了思维能力,同时,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提高了。

    据她介绍,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前三名,“因为她成绩不错,可能比较适应这种开放性课堂,身边有其他家长反映,自己孩子成绩不太好,跟不上这种学习方法”。

    孩子就读于涿鹿县合符小学二年级的一位家长对记者称,孩子之前回来跟他说过“三疑三探”课改的事,“他是属于那种比较活跃、积极的学生,爱提问、爱发言,所以这种模式他能够接受”,但她的态度一直是觉得应该再观察观察,毕竟是一种新方法。这次得知被叫停,她的看法是,学校肯定会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跟着老师走没错”。

    部分学校教师改良教学方法

    涿鹿中学高三年级一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提倡探索课改,2008年至2013年期间,在学习他人经验基础上,探索出“三环五步大课堂”改革,所以得知要从2014年开始执行“三疑三探”新教改,老师们很坦然,觉得并“不新奇”。

    具体到她的语文课堂上,“三疑三探”要求老师教学时间不超过15分钟,首先“设疑自探”环节由学生自己发现在学习中的问题,并把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再“解疑合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在合作过程有新的问题就进入第三环节“质疑再探”,问题回答完即进入第四环节,由学生自己根据本堂课内容来编题。

    在课堂上“严格”施行半学期“三疑三探”后,她发现,这种模式跟自己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思维以及学生实际能力有些出入,尤其不适合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于是她适当地进行了一些“偷换”,结合“三环五步”课改经验,在“三疑三探”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比如自主学习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难点,让学生根据找到的问题再提问;运用拓展则由老师从题库中找出高考真题让学生做。

    采访中记者发现,让学校老师对“三疑三探”颇有微词的另一个原因是,新模式下,老师们看似“解放了”,其实压力更大了。除了应付原来的教学任务,还可能被抽调参加县教科局长统一安排的专业课考试。此外,县教科局两周开一次调度会,有专人到各校检查“三疑三探”的落实情况。

    同样决定对新课改进行改良的还有涿鹿县合符小学。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疑三探”政策下达后,学校即进行了三个月的“入模培训”,但发现本校学生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比如学生在设疑自探环节提得非常简单、琐碎,偏离了教学目标;第四环节由学生自己编题不太适合,也浪费了很多时间。于是,2014年9月下半学期开始,学校召集教研团队研究,对新课改模式进行了修改。

    “不是‘三疑三探’模式不好,而是我觉得更适合那些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素质高、基础好的学生。”该校负责人坦言。于是,合符小学一二年级仍沿用之前的“跨越式改革”方法,比如语文课堂上实行“211”模式,20分钟老师引领导学,10分钟学生阅读时间,10分钟学生练笔时间,高年级学生使用的也是另一种课改方法。

    □官方回应

    叫停不意味着停止教改

    对于“三疑三探”的叫停,县教科局一位分管教改工作的负责人认为,相比“三疑三探”试点成功的地区,涿鹿县的问题在于,推得太急、太快,而且方式方法出了问题,不仅全县中小学“一刀切”,也违背了一般做试验的常识,即应该先进行试点,从点到面,点上形成了成果进行示范,再引领,逐步推进。

    “全县100多所中小学,涉及几万学生,几千名老师。虽然前期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各校校园资源、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都不同,在引进、消化、吸收新课改方法的同时,有的学校有能力进行完善、改进,但有的却只能‘生搬硬套’,从而导致效果不理想。”该负责人解释称。

    同时,他明确表态称,“‘三疑三探’只是教改其中一种模式,到此为止。未来涿鹿教改、课改肯定还会继续,推行的原则是:积极稳妥,并力求更加理性。”

    “下一步会将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学校要去行政化,落实校长负责制。”他介绍,课改会完全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听取老师和学生意见,但具体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县委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也强调,传统课堂和“三疑三探”并不是对立的,叫停“三疑三探”不意味着要回到“满堂灌”“题海战术”,这些年各个学校也都有自己的课改课题和方法,传统课堂早已不存在。“教改是永恒的课题,涿鹿县一直有教改的历史和传统,未来也会大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