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昨天上午,北京市召开覆盖各个街道乡镇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开花结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对“放管服”改革推进工作进行部署。其中200余项由基层开具的证明中,充斥着“怪”“乱”“假”证明,年底将砍掉七成以上,为群众减负。
54项“放管服”改革任务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年底前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否则将被通报批评、行政问责。
放
“我们必须拿出点狠劲儿来,让社会感受到我们‘放’的决心和勇气。‘放’的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 ——王安顺
年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
王安顺指出,在精简审批事项方面,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了,但越是“硬骨头”“含金量”越高,对激发活力、创造力的影响就越大,更值得下大力气去减。他提出支持各单位、各部门主动去“减”,多做自选动作。目前还有197项中央设定、北京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年底之前要全面完成清理工作,该取消的取消,该调整的调整,要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推广副中心审批改革试点
优化审批流程方面,王安顺提出要解决投资项目审批难、审批慢的“老大难”。王安顺举例指出,此前广渠路二期项目推进难的问题审批多、审批慢就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开展的城市副中心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改革试点在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争取将改革试点进行推广。
审批中介服务年底砍一半
为什么审批慢?一个重要原因是审批过程中中介服务事项多、耗时长。这不仅拖长了项目审批时间,还增加了成本,甚至可能带来寻租或腐败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有400项左右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王安顺提出,要下定决心加大清理力度,凡事没有依据的或者依据不充分的,一律取消,凡是通过政府内部信息共享能解决的,一律取消;凡是市场机制能调节、企业能自主决策的,不得强制要求委托第三方。今年年底,至少要砍掉一半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管
“放”不是一放了之,“放”了之后,“管”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能力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王安顺
“双随机”抽查拒任性执法
当前,政府在执法当中检查任性、执法扰民、执法不公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对此,王安顺指出,要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目前北京市已经初步建立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架子”已经搭建起来,下一步要充实内容,狠抓落实,确保年底前实现随机抽查事项达到本部门市场监管执法事项70%以上,达到其他行政执法事项的5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随机抽查事项的全覆盖。
信用监管取代增执法编制
北京市创新监管方式很重要的方向是推行信用监管。王安顺指出,过去一说加强监管,就想着成立执法机构,增加执法编制。
实践证明,这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甚至还容易引起执法机构与企业和群众的对立。新形势下必须学会运用诚信体系、信用信息加强信用监管。为此他提出下一步将加紧研究制定信用信息相关管理办法,推进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双平台”建设,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有序公开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
大幅度提高守信收益和失信成本,“让守信者‘畅通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
环境保护治堵推责任清单
王安顺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清单管理制度。要求各区各部门按照年初的计划,公布新一版权力清单。对责任清单,要进一步细化。
要求市编办加强统筹协调,抓紧组织制定应急管理、环境保护、交通拥堵治理等专项责任清单。
下一步还将把责任清单和行政问责办法相衔接,使清单更管用、好用。
服
我们推进“放管服”工作的根本落脚点还是服务,“放”和“管”本质上都是服务,效果也都要体现在服务上。 ——王安顺
完善全市统一服务信息平台
王安顺指出,当前办事难、办事不方便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群众到政府办事仍然心里没底。原因就在于服务环节过多、流程过于复杂、项目缺乏症和。
此前,市编办组织开展梳理公共服务事项试点,下一步将全面推开试点经验,抓紧完善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系统,年底前要完成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每一个事项都要公开办理的依据、流程、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要素,形成便民服务手册。同时,要求每个区都要推出一批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让企业和群众能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政府服务。
叫停“怪”“乱”“假”证明
“居民在社区被狗咬伤证明”“某人整容后是某人的证明”“减免处罚的家庭困难证明”……王安顺指出,当前,开证明仍然是牵扯基层精力、影响基层治理、制约群众办事的重要症结之一。
市编办会同市民政局、经信委和西城区,对基层开具证明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初步摸清了200余项由基层开具证明的底数。这些证明充斥着“怪”“乱”“假”。王安顺指出,要下决心取消一批,年底前力争砍掉70%以上证明事项,为群众办事减负。
建大数据中心让群众少跑路
为了把政府服务搬到网上去,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关键是信息共享问题。否则都是信息孤岛,互联网+将成空谈。“我多次强调过,各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加紧研究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王安顺说,本次不再专门成立事业单位,而是采取购买服务,把数据中心建好、管理好、维护好。
□举措
四种方式清理非行政许可
何为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初主要是政府内部管理事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政府部门通过部门规章、红头文件等形式,先后设定了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去年本市已经调整了23项。这些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仍要按照行政许可方式开始审批。
例如“年度投资计划”就是投资项目审批中需要办理的一个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前是办事流程中的一部分,需要由发改部门来审批。类似这些事项办理依据的层级比较低,既不规范,又抑制了市场活力。
该负责人表示,非行政许可的清理有4种情况:第一种是取消;第二种是部分法律依据较强的转为行政许可;第三种是转为其他权力,即原来把该事项界定为审批并不准确,实际上是行政确认;第四种是转为政府内部管理事项,即有的事项虽然习惯上被认为是审批事项,但实际上它不是面向社会的,而是政府内部管理事项,需要在政府部门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办理。
三刀砍掉半数审批中介服务
约400项行政审批的中介服务事项如何减少一半?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规定还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来进行论证、评估或者其他相应服务,作为办事流程的一部分,办事人必须持有中介出具的论证报告、结论等,去找政府部门审批,政府部门看到第三方出具的报告才能进行审批。
有一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规范不到位,管理不到位,中介服务项目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加重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制约了企业和群众的投资积极性,有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者有依据但并不合理的事项要取消。
该负责人说,清理有三个途径:第一是取消;第二是取消强制性,即虽然需要相应的论证报告,但可以不用中介服务,而是企业自己做;第三是转为由政府提供基础性服务,由政府出钱委托第三方开展论证,行政相对人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