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省委书记李强在参加徐州代表团讨论时,对我市提出的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表示高度赞同,并要求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淮海经济区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且经济区的主要城市距本省省会城市都在300公里以上,而我市恰好处于中心位置,因此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否能真正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不是靠谁指定的,也不能靠规划,只能靠城市的综合实力说话。今后我市谋划和推动城市发展,眼界一定要更宽,格局一定要更大,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而且要放在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大格局中来考量,通过更大范围的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必须提升产业发展的集聚力。产业集聚既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当今经济领域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转化为整个行业产业的竞争、配套能力的竞争。产业形不成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难有竞争力。目前,我市拥有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等支柱产业,有徐工、维维、中能硅业等大型企业,我们要突出龙头企业发展和优势集群培育,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综合竞争力,强化产业特色优势,加快打造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为我市成为淮海经济区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发挥更大作用。
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必须提升城市功能的承载力。城市承载力体现了城市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和支撑能力,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体现了城市对人才等发展要素和资源的吸引力。我市的城市框架已全面拉开,功能明晰、大气疏朗、环境优美,下一步,我们要在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上更加下功夫,真正彰显徐州的城市风貌,突出楚韵汉风的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文化品位、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增强城市对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吸引力。
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必须提升生态环境的竞争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过去拼资源、拼政策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我市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上成绩突出,改变了过去老工业城市灰头土脸的旧形象,打出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金名片。未来只有抢占了生态高地,才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要提高发展门槛,保护好城市的生态资源,努力将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淮海经济区真正成为中心城市,成为令人羡慕的城市。
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题中要义,也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念、立说立行、真抓实干,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文章来源: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