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者:借助“互联网+”提高旅游创新能力及优势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8-04-02 10:58点击:6870次来源:现代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记者赵璐

      大众化旅游时代到来,旅游已逐渐成为了“刚性需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为人们带来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又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有哪些?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从而提高旅游创新能力和创新优势,打造发展新动能?带着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学者。

      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网: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在您看来,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贺小荣:旅游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传统上发挥了创造就业、增加收入的作用,也发挥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等作用。旅游在很多城市都是先导或龙头产业,甚至在某些城市居于绝对支柱产业地位。

      南开大学旅游与市场系主任孟繁强:随着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加,经济收入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夺人们的休闲时间”“引导和接纳人们的休闲购买力”将成为未来各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很多城市的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缺少“游客思维”,城市的历史、文化、生产、建筑和艺术等,都无法形成旅游吸引力因素,游客会用脚投票,他们可能直接选择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城市,所以争夺人们休闲时间的竞争是全球范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现在看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可以看它的城市休闲空间发展和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等。此外,城市市场秩序好坏往往体现在游客满意度上;创新能力强的城市,文化多样性高,自然而然会拥有更大的多样性和更罕见的餐馆种类等;城市物质资源、文化资源重复性利用率越高,城市可持续化发展水平越高。所以说,城市旅游发展是旅游业与其他各种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当一个城市的产业越多样化、产业竞争力越强的时候,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也不能说通过城市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他们二者之间应该是互促互进的。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陈晔: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现代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方向总体上呈现出第三产业逐渐扩张,第一第二产业收缩的趋势。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食住行游购娱”这六个基本要素带动了诸多服务业门类,因此,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第二,发展旅游业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多数清洁、方便、环境好。发展旅游势必需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环境景观、提升服务功能,因此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改善。第三,发展旅游业能够提升城市的人文氛围和幸福感。旅游业不是硬生生的工业和机器,是服务、更是体验。发展旅游业需要好客、热情、细致地为游客服务,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氛围,这些人文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当地人和游客的幸福感。#p#分页标题#e#

      井喷式发展成为未来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网:那么在您看来,近几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有哪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中国旅游经济在近年来得到规模化成长,收入和效益提高明显,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客源国和入境接待国。但是,中国旅游的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始,可以预见,中国旅游未来的附加值提升及其背后的科技质量提升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孟繁强:近几年,旅游经济发展越来越体现综合性特点,越来越多的经济内容搭载在旅游平台上,很多投资项目都集中在旅游投资上。新时代,旅游业已逐渐成为“美好生活”的核心支撑,是小康时代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城市品质提升、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绿色发展、区域协调、消费升级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效益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目标。

      陈晔:总体来看,近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是发展速度快、规模增长快、与相关产业的融合逐渐深入等特征。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更加深入了,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与体育、医疗、金融、地产、交通等很多相关产业都关联紧密。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旅游为这些关联产业创造了卖点和热点,也为产业间融合搭建了桥梁,创造了更多经济机会和价值。

      贺小荣:从总体上来看,近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出由只注重消费向消费和投资并重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旅游企业间的并购趋于频繁。

      “互联网+”成为旅游发展新动能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从而提高旅游创新能力和创新优势,打造发展新动能?

      魏翔:旅游的根本特征是体验经济和个性化经济,在这方面,互联网科技有望通过大数据计算模拟或预测游客的精准需求来实现“更大规模的个性化”,大大降低旅游的信息成本和出行效率,因此,互联网在旅游业首先导致“线上统筹线下”的消费端或消费渠道整合,其后,“线下升华线上”的智能化(如AI)旅游运用将使线下的需求和活动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更精准的传播和迭代。因此,未来的旅游不仅受益于互联网的超级规模效应,还会为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提供迭代指导。#p#分页标题#e#

      贺小荣:旅游业要应用互联网,特别是在营销方面要有网络思维。一些旅游新业态的创意和发展也要考虑互联网的工具价值。但我并不赞同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能产生革命性影响,互联网对旅游行业的创新只能发挥有限影响。旅游是人和人的互动,本该有的人的服务如果被互联网大范围替代,旅游经济效益会边际递减。

      陈晔: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需求也就越分散,因此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是顺理成章的。因为网络更容易聚集需求、服务散客。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猛,移动互联更是飞快迭代,因此利用互联网做好定制化和个性化旅游,会产生更多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发展模式。未来会有更多“小而美”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利用互联网的网络和技术优势满足更多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是重要的创新动力来源。

      孟繁强:工业化时代,我们会用竞争思维、集群思维和规模思维去窥视旅游业。未来旅游业的从业者必须拥有“生态思维”,互联网的旅游产业应用一定是建立在相关利益者的生态的基础上,构建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围绕游客,建立不同旅游业态的协同性,创造出全新的价值。互联网在实现用户与服务直接连接后,中间渠道服务商将被解构,在“互联网+”时代,旅游创新能力和创新优势需要学会“绑定用户支付习惯的入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