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0-12-10 09:58点击:5641次来源:经济参考网
           12月3日,《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1评估报告: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0)》(以下简称《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发布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旨在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在中国落实,通过评估地方城乡建设过程中对于SDG11工作的实践效果,梳理地方经验、凝练中国故事,为联合国最佳实践案例提供了素材。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创新与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联合策划,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编制。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可持续发展”理念伴随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全球推进进入大众视野。中国是承诺并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国家,很多工作形式和地方经验已成为各国学习的先进范式。在当日发布仪式上,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围绕《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中所提及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城镇化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城市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前联合国副秘书长 吴红波

           吴红波表示,全球76亿人中55%住在城市,到2050年将要达到68%,城市虽仅占地球地表面积的3%,却创造了全球80%的财富,消耗了60%的能源、80%的粮食,并排放70%的二氧化碳。因此城市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
           吴红波介绍,2015年中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庄严承诺中国将为实现2015年后发展议程做出努力。此后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并定期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向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取得的进展,中国成功使全体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受到了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广泛赞誉。
           可持续发展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居住区,对与人类活动最休戚相关的生产生活场所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吴红波指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和创新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联合策划的《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从专业角度对我国各个城市落实目标11的成效进行了评估,帮助找出短板并确定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该报告充分展示了我国民间力量、民间组织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强大专业的能力。
           吴红波表示,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城镇化今后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但是快速城镇化也导致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基础设施缺乏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及时诊断出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迫切需要的。
            “因此《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的发布意义重大,该蓝皮书客观反映了我国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指导意见或解决方案,我希望该蓝皮书对于我国城市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以及每位居民都会有所启示,可持续的城市是人类的未来,可持续的城市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可持续的城市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吴红波强调。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城市发展好坏关系人类未来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 张振山

           张振山表示,城市发展历程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快速发展其实是近一两百年的事情。自工业革命以后城市迅速崛起,欧洲北美城市化率都达到了80%以上,有些国家超过90%,近四五十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升,到2008年全球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
            “随着将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发展的好与坏、是否可持续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国际社会也对城市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列入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是到2030年建设一个包容、安全、有韧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目标11。”张振山进一步表示,在目标11当中有7个具体目标,包括人人都享有住房并改造贫民窟;为所有人提供安全廉价的可持续的交通体系包括公共交通;在所有国家包括加强包容可持续化的城市规划,使城市的规划能够指导城市建设;进一步努力保护和捍卫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大幅减少包括水灾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减少环境对人的不利影响;让所有人,尤其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都有安全包容无障碍的绿色公共空间。
           张振山表示,世界各国对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都非常重视,中国也制定了自己的国别方案,现在1/3的时间就要过去,各国都取得了早期成果,“例如,中国到年底就可以消除绝对贫困,也就是说提前十年完成这一目标。除此之外,对其他目标的监测也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让我们知道现在所处的状态,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的发布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工具,来监测目标11的落实情况。”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何建清: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将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 何建清

           何建清表示,聚焦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以第三方视角客观的调查描述、分析总结和评估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进步和改善,为在国际社会分享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提供了重要的以及探索性的文件知识和经验。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是全国性的学术类社会团体,自1991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以来始终以宣传和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实践为基本出发点,积极探索和推广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国内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创新、知识普及、技术经验模式的推广和各类人在培养,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发展与企业成长提供技术支持。
           何建清介绍称,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一直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人居环境问题诊断与可持续发展咨询工作,充分展示了团队的专业水平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专委会创新与绿色发展专委会以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影响力为目标,以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创新示范区为宗旨,以主流媒体宣传为主要渠道,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
           何建清表示,可以展望,到2030年通过各参与城市长达15年不懈的努力,中国将不断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知识平台、伙伴关系平台来输送优秀范例和经验模式,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也将继续通过发挥联合国经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特别咨商地位的影响和作用,也通过组织和参与国际区域地方的可持续发展重大活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将继续做好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
           原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叶耀先:2050年将有70%人口居住在城市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原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叶耀先

           叶耀先对《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列举了住房保障等十方面的政策。二是运用城市评估的方法对32个副省级和省会城市以及107个地级城市进行了评估。三是汇集了6个最佳范例。
           叶耀先表示,当前全世界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目要增加到70%,这也意味着还将有30亿人进入城市。人口和经济的活动、社会和文化的互动、环境和人道主义的影响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对住房、基础设施、基本服务、粮食、健康、教育、就业、安全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可持续性构成了严重的重大的挑战。
           叶耀先指出,城镇化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大多数公民的全球趋势,此次蓝皮书的编制和发布不但有利于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对外合作,而且也为我国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评估开辟新思路。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副总编辑王恒涛:聚力谋划可持续发展为人居环境改善作贡献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副总编辑 王恒涛

           王恒涛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谋划之年,更是第一个百年目标成功的实现之年。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时,《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首次从专业角度对我国部分城市落实目标的成效进行评估,这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意义重大。
           王恒涛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经济参考报突出前瞻性、探索性和调查性,强化深度报道、观点报道和国际报道。“王恒涛表示,报社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国家战略,宣传好、报道好我国人居建设的新成就和典型案例,一如既往地支持相关合作单位,聚力谋划好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为人居环境改善作贡献。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鞠美庭: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鞠美庭

            鞠美庭表示,近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一系列资源危机,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如何在发展中进一步提升更高质量的保护,既是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鞠美庭表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在20世纪末期得到了全球性共识并成为各国努力的方向,联合国推进的全球三大战略框架其核心目标都是要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国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积极主动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一系列重大的挑战,实现了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同时鞠美庭也指出,应该认识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生态脆弱,人均资源占有不足,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人居环境改善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对我国来说,建设包容、安全、可持续的城市人居住区,构建城市环境评估诊断体系,探索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鞠美庭表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时代,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置于重要的地位,十九大又将生态文明定位为千年大计。从求温饱到求环保,从求生态到求生态,从先富到后富,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阶段,当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山东省枣庄市副市长周宗安: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支撑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山东省枣庄市副市长 周宗安

            周宗安表示,《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选取案例中涵盖了山东枣庄,展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现在枣庄已经变成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兵式新城市,从人居环境上讲,确实是山美水也美。”
          “枣庄作为第三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确立的发展主题是‘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十个已经批复或正在批复的城市里,唯一一个谈到乡村振兴的。可以说枣庄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主题与中央步调完全一致。”周宗安表示。
           周宗安从三方面介绍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枣庄人居环境改善。首先,在人居环境方面,枣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城市绿化建设也进一步提速。
           其次是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格局。“从今年开始我们组织了实施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着力开展了省市区三级的示范村的梯次创建,争取三年之后也就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第一个阶段到2022年,全市新创建美丽乡村不少于1千个,覆盖率达到70%以上,截至目前全市的美丽乡村建成了498个,在建的还有816个,这两个数字在全山东省位于前列,具体排第三位。”周宗安介绍。
           第三是乡村的产业振兴。周宗安直言,乡村振兴如果没有产业振兴将很难推进。枣庄市已成功创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村改革实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个“四区同创”的城市。枣庄围绕四区同创,突出创新驱动,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规划建设了国家农业科技圆锯,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科技园区在市县这一级的全域覆盖。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晓彤:人居环境专委会多途径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晓彤

            张晓彤介绍,《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主要分三部分,分别是政策指引、城市评估和实践案例。首先,城市指引部分主要回顾了2019年度我国在城市人居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对国家地方两个层面针对目标11制定和发布了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导向解读。
          “比如在住房保障方面,我国完善了住房保障体系,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将改造纳入保障安居工程。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提升农放建设设计标准。对公共交通、规划管理、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环境改善、公共空间方向7个具体指标进行了解读,同时对城乡融合、节能增效、对外援助也做了初步梳理,所有的数据和文件是基于2019年的数据发布的。”张晓彤表示。
           城市评估部分,《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选择了32个副省级和省会级城市以及107个具备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经历的城市进行了评估。
           实践案例部分,《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以6个城市作为实践案例在报告上进行初步分析。
           张晓彤介绍,鄂尔多斯市主题是以荒漠化背景下的农牧民人居环境提升,深圳市主题是通过城市更新与公共空间管理提升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枣庄市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居环境改善,宁波市是参与式规划信息系统支持住区规划中的多方参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区域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还有台州市探索未来社区建设提升城区社区品质。
           张晓彤表示,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可以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数据严重缺失,政府缺乏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监测长期稳定的投入等。
         “基于这些问题,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设计并且已经为很多城市提供了从关键问题辨识、系统解决方案、机制体制创新到凝练地方经验的成体系的工作框架和工具包,为这些城市提供包括公共住房建设管理、智慧社区绿色建筑、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乡村环境治理等不同方向的工具包,提供给各个城市作为技术选项。”张晓彤称。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邵超峰:超大型城市人居环境得分较高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邵超峰

           邵超峰对蓝皮书采写过程中的多项技术指标做了介绍。
           邵超峰表示,评估方法的关键词是“城市、人居环境”,即哪种城市是最适合人类居住,包括完善的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体系等。基于7个核心子目标,蓝皮书相应划分为7个领域,对标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城市的规划管理、遗产保护与开发、防灾减灾、环境改善、公共空间7个细分领域。
            “在指标筛选过程中,评价指标、筛选指标要和评价目标有很好的相关性和普适性,这个指标一定是大部分城市都有的,并且需要具有数据及时性,可靠性特点。同时数据也要有一定覆盖度。”邵超峰表示,基于这样的基本原则,《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从62个指标里最终筛选出了7个领域24个指标。
           邵超峰指出,研究结果从整体情况上来看,超大型城市明显得分较高,在资源汇集,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环境质量考核均表现较好。 “从32个副省级城市表现来看,长沙、大连、贵阳这三个城市得分较高,济南、太原和南宁比较低。从得分分布看,这32个城市之间整体分布比较集中,差距并不是很大。”邵超峰分析称。
           在其他细化专题指标中,邵超峰介绍,多数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防灾减灾领域,城市整体表现比较差,其中贵阳和乌鲁木齐在这一领域表现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