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安徽: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再进阶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3-11-13 15:09点击:4867次来源:安徽日报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到2027年,力争营业收入超7500亿元,培育1—2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成为安徽省重要支柱产业。”

      围绕这一目标,安徽省组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锻长补短、产业层级提升、产业生态优化、海外市场拓展、应用牵引场景示范、规范有序发展等七项行动,为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合肥实施“借光发展”战略,出台系列政策延链、强链、补链——

      “追光”前行,“链”就千亿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肥东县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协鑫集成近8万平方米无尘车间,10条全自动化流水线马力全开,一件件光伏产品有序下线。

      工作人员指着全自动化流水线告诉记者,作为全球最大的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协鑫集成超级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180亿元,2020年落户肥东。

      “今年,我们将实现规上产值超百亿元。”合肥协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协鑫集成合肥基地将打造成协鑫集成全球供应链中心、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助力肥东打造千亿级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

      近年来,合肥实施“借光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围绕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等延链、强链、补链。目前,合肥已先后引进阳光电源、彩虹光伏玻璃、晶澳太阳能、通威太阳能、协鑫集成、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健全。

      在合肥高新区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工厂的原材料区,可以看到提升机“电梯”将纤薄的电池片提起到生产层后,再通过机械臂批量送入生产线,经焊接、叠层、装框等多道工序后,电池片成为长方体状的光伏组件。随后,质检设备将组件内部有缺陷、隐裂等问题产品精挑细选出来,再进行返工,确保生产合格率接近100%。

      作为合肥东向对接苏浙沪的“桥头堡”,肥东县奋力成为合肥追“光”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肥东县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奋力打造“新光大道”战新产业集群,围绕实现“双千亿”目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肥东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迅速调整产业结构,精选产业赛道,加速构筑“新光大道”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引进光伏头部企业,奋力打造“光伏第一县”,力推合肥加速迈向“光伏第一城”。

      走进合肥循环工业园晶科能源肥东生产基地的超级工厂,全自动智能流水线高速运转,产业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穿梭其中。去年,晶科能源创造了205天内两期先后投产的“肥东速度”。“目前16GW的电池片项目与8GW的组件项目均已建成满产。”肥东县发改委负责人介绍,2022年,晶科能源肥东基地实现115亿元产值,成为肥东县第一家“百亿企业”,并带动形成县域500亿规模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

      随着追“光”加速,目前,合肥已集聚光伏及新能源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超2.5万人。2022年,实现产值1107亿元,增长117.5%,总量居全国城市第6位。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出货量分别为12GW、27GW、75GW,占全国的4.3%、10.8%、70%。(许根宏)

      芜湖全力打造“头雁企业+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生态圈——

      招大引强,培育绿色动能

      11月7日,位于芜湖市湾沚区的芜湖协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一张张光伏电池片在生产线上流动。这一总投资80亿元、设计产能20GW的高效电池片制造项目,使用全球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自今年2月开工到7月首批电池片下线,仅用时144天。

      “我们以投产为起点,加快推进量产、升级、品控、渠道等工作步伐,打造规模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研发制造基地,努力打造电池行业标杆企业。”公司负责人表示,芜湖协鑫集成电池项目作为协鑫集团光伏一体化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一环,为芜湖市落实“双碳”目标、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带来强大的示范集聚效应。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光伏产业开辟了黄金赛道。近年来,芜湖市将光伏产业列为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之一,成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专班,坚持把先进光伏产业作为招引重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明确经开区、繁昌区、湾沚区为重点发展集聚区域,重点支持信义光伏、芜湖隆基、芜湖协鑫等企业发展,加大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头雁企业+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生态圈。

      在芜湖经开区,总投资15亿美元的信义江北光伏组件盖板项目即将投产6条线。该项目共规划12条线,产能360万吨,根据市场情况预计2024年全部投产。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盖板制造商,信义光伏目前拥有四大太阳能光伏组件盖板生产基地,分别坐落芜湖、天津、北海和马来西亚马六甲市,总产能日熔化量2万余吨。

      今年6月16日,总投资116亿元的天宸能源光储一体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繁昌区,新建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20GW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制造基地。近年来,繁昌区重点发展以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先后招引入驻中信博新能源、永臻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构筑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成为全市光伏储能产业的重要板块。

      随着以芜湖协鑫集成电池项目、信义七期、天宸能源光储一体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光伏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和陆续投产,“追光逐日”的芜湖正成为新能源投资的新高地。目前,芜湖市落地(包括已签约、已开工和投产)的光伏项目共49个,总投资461亿元。江北产业集中区150亿元的光伏新能源项目、湾沚区20亿元的光伏背板和新能源材料项目等共计43个在谈项目总投资601亿元。

      据统计,2022年,芜湖市光伏产业产值达134亿元。今年1月至9月,全市光伏产业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4%。(阮孟玥)

      安徽省光伏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差异化发展——

      创新赋能,加速“蜕变”

      串焊、排版、层压、装框……在位于合肥庐阳经开区的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屏光伏组件生产车间,一块块组件产品日复一日不断下线,被运往全球各地。

      自2015年年初进入光伏行业,我省本土光伏企业大恒能源一直专注于光伏组件、基于微型逆变器的户用光伏系统、光储系统设备的研发与制造等,现已形成集硅片、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的产业链布局。

      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差异化的发展路线,是大恒能源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法宝。11月7日,在大恒能源的展厅内,记者近距离看到了“看家产品”——全面屏光伏组件。这款产品有什么优势?

      “光伏组件常年在户外运行,组件底部积灰会导致大量发电损失,困扰行业多年。”大恒能源总经理卞崇磊介绍,而大恒能源全面屏光伏组件因其正面无边框的设计,解决了行业痛点,有效实现组件自清洁、不积灰、多发电。

      经测算,这款光伏组件年发电量较常规组件提升了6%—15%。

      “Solar unit组逆一体化光伏系统”是大恒能源的另一款创新产品。一般来说,全面屏组件产生的是直流电,需要将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符合并网电能质量要求的交流电。用户购买了全面屏组件后,还需要采购微型逆变器,这是一种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

      而大恒能源生产的“Solar unit组逆一体化光伏系统”,在出厂时,就将全面屏组件与微型逆变器集成装配,使得整个电站的安装十分便捷。

      据介绍,大恒能源自主研发、生产的创新型“Solar unit组逆一体化光伏系统”,远销巴西、墨西哥、德国、荷兰等100多个国家与地区。

      对于近年来光伏行业屡屡传出产能过剩的担忧,卞崇磊有自己的理解。“从长期需求看,未来市场空间依然广阔。”卞崇磊说,“大多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产能过剩阶段,这也激励着我们企业坚持技术创新,以优质的产品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蜕变。”

      “未来,公司将致力于立足太阳能光伏组件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创新拓展光伏发电、光伏电站建设与运维一体化建设,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努力成为光伏行业细分领域标杆企业。”卞崇磊说。(朱 卓)

      滁州将光伏产业摆在全市八大产业链“领军”位置——

      从无到强,打造“光伏之都”

      11月6日,旭合科技一期高效N型电池及组件项目投产;此前的9月20日,滁州隆基四期高效单晶光伏组件项目投产;10月27日,总投资201亿元、规划年总产能48GWh的力神电池基地项目投产……今年下半年以来,滁州市光伏及储能产业继续保持强劲的投资势头,倾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争当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

      近年来,滁州市抢抓“双碳”机遇,依托凤阳县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将光伏产业摆在全市八大产业链“领军”位置,实行“一套班子、一只基金、一个协会、一个研发平台”模式,全力招引国内光伏产业头部企业落户。光伏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连续两年在滁州召开。

      2016年,作为国内光伏玻璃生产企业巨头之一——福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落子凤阳,总投资200亿元。“2022年,公司产值达74.54亿元,今年产值预计突破百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光伏玻璃产业园之一。”该公司总经理潘荣观对记者说。

      截至目前,滁州市落地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120多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千亿元,其中单体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就有12个,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现已构建起硅片、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电站等日趋完整的产业链。2021年、2022年,该市光伏产业产值分别为409亿元、873亿元,连续两年增长超100%,今年产值预计超1200亿元。目前,该市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片产能分别占全省产能的60%、50%、50%。

      为扶持光伏产业科技创新,滁州市在设立实验室、创新中心、培养引进人才、技术攻关、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购买科技设备、高新技术认定等方面给予奖励或补助。同时,加快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贝克勒尔光伏研究院、高效光伏电池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光伏材料创新应用研究中心、滁州经开区光伏测试中心等研发机构,建成安徽省石英砂纯化和光伏玻璃工程研究中心等光伏产业创新研发平台12个;隆基太阳能单晶PERC电池、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达24.06%、26.81%,东方日升超大尺寸组件功率超700W,均为世界最高纪录。

      该市还建立产业链金融服务“1+1+2+N”机制,创新“主办行+链主企业+链属企业”的“一链一行多企”批量化对接模式,让新能源企业发展后劲动能充足。截至今年上半年,滁州市各级银行机构累计向光伏企业授信208亿元、36家企业获贷83亿元。在此基础上,该市还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国调战新基金和15亿元的皖能碳中和产业并购基金,为新能源企业备足“金融活水”。(罗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