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江西渝水:优化创新生态,深化产学研合作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4-06-12 15:29点击:3169次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面板、轮胎、弯曲的陶瓷片……很难想象,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产品,其原材料都包含同一种石材——硅灰石。
      “硅灰石作为一种工业矿物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陶瓷、橡塑、涂料油漆、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多个行业。”江西省新余市南方硅灰石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军介绍。
      新余市南方硅灰石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化、专业化从事硅灰石开采、研究开发、精细加工及销售的企业。近年来,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规模不断扩大。
      走进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灌装、选矿、破碎、磨粉……各环节生产正有条不紊地运行。“通过对生产线的技术研发改造与升级,我们成功把硅灰石的研磨细度从800-3000目提升到3000-6000目,比我们吃的普通面粉还要细30倍。”沈建军说。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企业长期与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了以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为依托的产学研联盟发展格局。截至目前,企业共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
      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激发全区科技创新动力与活力。
      “加工的精细程度决定了下游应用领域的宽度。”沈建军介绍,硅灰石根据颗粒规格目数,被分成普通粉、针状粉、超细精粉等不同系列,并作为原材料供给不同行业下游应用领域。
      从物理选矿到化学选矿、从2个系列产品到5个系列产品……向“新”求变,不仅让企业扩宽了下游产业链,也完成了从传统陶瓷、冶金市场向手机、新能源汽车、热固性塑料等新材料领域的转型升级。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提升品质生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样位于渝水区的新余市力科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条全自动化盾构耗材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
      正是这条由企业自主研发的生产线,帮助企业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一跃成为国内生产盾尾油脂、主轴密封剂的行业头部企业。新余市力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隧道工程行业材料研发及应用,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体系。如今,该公司的盾构机主轴密封剂年产量可达16万吨,年产值约10亿元。
      “在稳定现有主打产品的同时,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隧道运维领域的开拓创新,力争在防腐抑尘、隧道水害治理以及隧道维护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谈及未来,力科达公司总经理李宁信心满满,“公司还将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在全球的隧道建设中留下更多力科达的足迹,让海外的业内同行感受中国制造的魅力。” (本报记者孙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