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聚焦县域经济 未来安徽这么干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4-08-30 16:11点击:8052次来源:中安在线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日,安徽省印发《关于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高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到2025年,安徽将力争培育营业收入百亿级集群35个;到2030年,力争每个县(市)至少培育形成1个营业收入百亿级以上集群。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

      产业是关键

      郡县治,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县域就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县域,主要指县和县级市,即我国尚未撤县设区的县级行政单位所在的基本空间单元。县域经济,则是县城范围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具有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从局部来看,其包括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从功能来看,则包括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从所有制形式来看,它又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

      为何要发展县域经济?

      数据显示。近十年,全国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增长超30%,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3年,我国县域面积接近全国国土面积的90%,全国人口超半数为县域人口,县域经济体量也达到全国GDP的38.1%。

      据测算,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新增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拉动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由此可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规律也可以在县域经济运行中得到透视与反映。因此,面对数字经济等高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地制宜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关键要靠产业。

      相关研究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1865个县、市、旗贡献了全国近四成以上GDP的同时,也贡献了39%以上的第二产业增加值,46%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带动和保障作用。

      纵观全国,也不难发现,“千亿县”和“百强县”几乎也都是工业大县:2023年,江苏昆山,GDP超5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浙江义乌,“世界超市”的名号闻名遐迩,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8.4万元;河南鹿邑,化妆品产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有研究发现,通过抢抓国际国内发展机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不少工业大县不断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工业量级持续壮大。目前,我国也已形成开放带动型、产业承接型、品牌引领型、创新驱动型、产业链延伸型、绿色转型型、数字赋能型等七大发展类型。

      因此,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路径。

      安徽在发力

      2023年,安徽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超过47%。占比近半成。而身处长三角范围内,安徽身边可谓“高手如林”,各个都是“国内顶流”。

      一个明显的对比:截至2023年,全国“千亿县”已达59个,其中江苏21个,浙江11个,安徽则仅肥西县1个。可以说,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支柱底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县域经济,像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江阴等,都是经济发达的县级市,但换句话说,安徽与江苏、浙江的差距,主要也体现在县域经济上。

      差距虽然明显,但对于身处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下的安徽而言,壮大县域经济,与强者共舞,向强者看齐,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实际上,安徽一直都在努力。

      早在2015年,安徽就启动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2018年,安徽又相继出台《关于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县域经济振兴的若干意见》《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方案》,提出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县域领军企业的建设目标。

      效果也很显著。

      以肥西县为例,该县2021年GDP总量突破千亿,成为安徽省首个千亿县。此后,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肥西不断向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等产业大步迈进。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1153.8亿元,同比增长7.7%。截至2024年7月,肥西共建成258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成5G基站1207个,目前,肥西也正努力从制造大县迈向智造强县进行转变。

      在以比亚迪合肥基地作为龙头的长丰县,该县集整车制造、零部件、后市场、智能网联等全产业链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由链到群,快速蝶变为新的产业地标。2023年,长丰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4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740亿元,同比增长约25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6.5%……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让长丰县产业转型“快跑”出圈,曾经国家级贫困县如今也加入到全国百强县的大名单。

      ……

      还有拥有全国领先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界首、做好“畜头肉尾”大文章的临泉、努力打造中国邮谷产业地标的南陵……类似故事不胜枚举。

      公开信息显示,围绕材料、电子电气、机械、农副食品加工、轻工/旅游及其他等5个行业,安徽已培育7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023年,72个集群(基地)实现营收7275.6亿元,同比增长8.8%,营收超百亿元的集群(基地)23个。

      但机遇总与挑战并存,动力常伴压力同在,在县域经济加速推进时,安徽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产业结构单一且转型升级困难、人才流失与智力支持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如何破解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难题,走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县域新质生产力?需要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怎样才能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筑牢县域制造业的根基?面对这些问题,安徽还需更进一步。

      8月26日,安徽印发《指导意见》,为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进一步指引和规划,此外,这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可谓是正逢其时,正当其势。

      未来这么干

      《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兵团式、阵地战”的打法,走好“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成长路径,大力引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产业链龙头企业,努力把集群培育成为各类重大产业基地的后备军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具体而言,分为三步走战略。

      到2025年,力争培育营业收入百亿级集群35个,其中:500亿级集群3个、300—500亿级集群10个左右,集群营业收入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制造业集群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400家、省级以上各类专精特新企业1200家,实现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全覆盖;培育发挥群主功能的龙头企业200家,各类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伙伴”企业1000家;力争培育10个左右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美誉度较高的集群。

      到2027年,力争培育营业收入百亿级集群45个以上、千亿级集群1个,集群营业收入总规模突破1.4万亿元;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产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0年,力争每个县(市)至少培育形成1个营业收入百亿级以上集群,千亿级集群达到3个,集群营业收入力争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100个左右;集群“五个一”推进机制全面建立,涌现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成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量化目标,层层推进,背后是清晰的发展思路:强调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以及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通过培育高营收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让优质资源不断集中,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进而使地区经济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目标确定,如何奔赴?《指导意见》明确“任务书”,以集群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

      其中,实施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被放在首位。通过承接沪苏浙等地区产业转移,招引和培育具有研发设计、制造、品牌营销及技术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并鼓励这些企业领导建立紧密的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同时,创建区域品牌和公共营销渠道如电商,提升市场竞争力。建立产业创新平台,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集群数字化改造方面: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支持创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以及数字农业工厂建设,推进种养殖智慧化,加快产业集群的智能化发展。联合开展场景创新,鼓励开放场景资源,改造海量场景,加速在细分产业生态中的应用与迭代,为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主题提供垂直应用场景机会。

      集群绿色转型升级方面:推进节能降碳措施,完善能源消费控制制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等,加快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提升。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优先支持集群企业争创绿色工厂。因地制宜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实现清洁能源的应用和节能减排目标。

      集群“走出去”行动方面:融入高能级开放平台,如自贸区等,建立集群企业“走出去”通道,推动企业融入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链、研发链、出口链,提升对外开放能力。支持开设中欧“定制班列”,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参与国际产业合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引进新技术和产品,加强“一带一路”市场开拓,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中外合作园区。

      四大行动,齐头并进,也相辅相成:

      ——集群创新发展主要解决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数字化改造和绿色转型提供了技术和产业基础。

      ——集群数字化改造针对传统产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缓慢问题,聚焦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提质增效,旨在为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工具。

      ——集群绿色转型升级着眼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问题,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助力企业在“走出去”时能够符合国际市场对环保的要求,增强了企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集群“走出去”行动不仅为企业开拓了国际市场,还能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反过来促进本地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最后,为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不断通过“五个一”推进机制、强化省级赋能、突出市县主体责任、完善遴选培育机制予以补充完善,明确各牵头单位,进而形成更加良好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执行政策落地见效。

      目标催人奋进、实现还需苦干。期待随着《指导意见》深入实施,有更多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之花在江淮大地竞相绽放,为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安徽智慧与力量。(记者 孟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