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调整后,保定市行政区划由原来的25个县(市、区)变更为24个(含定州市、涿州市),全市总人口、辖区面积没有变化。其中保定市辖区由3个变成5个,市区面积由原来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扩大了221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119.4万人增加到280.6万人。
建设“大保定”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
河北保定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2014年3月26日发布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核心。
去年保定就谋划确定了总规划面积1149平方公里的34个重点园区,积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保定市相关领导表示,保定市区面积小、空间划分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城市产业体系难以有序布局和展开,许多大项目好项目难以落地。因此,建设“大保定”也成为保定的重点工作
区划调整是突破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通过区划调整,拓展了发展空间,破除了发展制约,创造了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发展。2000年,广州市通过行政区划,逐步发展为国际化中心城市,2001年,杭州市区划调整,成为长三角地区除上海外的又一区域性大都市。北京、天津、重庆等地也都通过区划调整,增添了发展活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市江宁撤县建区10年间,GDP增长了7倍多,财政收入增长了20多倍;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综合实力较调整前大幅提升。
保定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将增强
保定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2015年保定市将围绕京津冀城市群重构,借势推动“大保定”建设,拓展空间,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保定市将拉大城市框架,启动主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加强规划引领,做大城市发展空间。
专家表示,此次满城、清苑、徐水撤县建区,保定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极大增强,将有利于该市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同时,保定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此次区划调整将助推京津冀城市群建设。
保定市区划调整历史
1959年底,保定设路西区(新市区的前身)。1960年,路西区并入保定市区。1961年7月,保定市区撤销,在环城西路以西的市区建立新市区。
保定北市区建于1953年,1959年,北市区被撤销,与南市区合并为路东区,并与1960年再次于路西区合并为市区。1961年市区被划分为新市区、永华区、裕华区、新华区四个区。1962年,永华区和裕华区北半部再次合并为北市区。
保定南市区始建于1953年,系原一区和四区合并而成。1955年定名南市区。1959年与北市区合并为路东区。1960年路东区、路西区合并为市区。1961年市区划分为新市区、永华区、裕华区、兴华区四个区。1962年9月,兴华区和裕华区南部合并成立南市区。1987年11月,撤销郊区建置,杨庄、南大园、焦庄三乡划属南市区。1998年12月,保定市部分地区调整行政区划,清苑县部分地区划归南市区,南市区部分地区划归北市区。此后,保定市南市区政区、建制沿袭至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