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傅莹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会开始时,李克强说,欢迎大家来参加记者会,感谢你们对中国两会的关注和付出的辛劳。刚才主持人说了,时间有限,就单刀直入吧。
路透社记者:近期中国股市和汇市的波动引起了国际投资者的高度关注。请问总理,您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目前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对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和加强监管有什么计划?股市、汇市和债券市场将会有哪些重点改革措施?近期的市场波动会不会影响改革的进度?深港通会不会年内推出?
李克强:请你提第一个问题,你就把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问题当“当头炮”,不过也可以理解。因为许多金融问题的表现往往早于经济问题的发生。但是金融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当然金融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要防范风险。我更关注的是金融机构本身,去年由于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是在上升的。但是我们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了13%,高于国际标准,拨备覆盖率达到180%以上,高于我们设定的150%的标准,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降低企业的债务率。企业债务率高是老问题了,因为中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是我们的居民储蓄率也比较高。即便如此,不管市场发生怎样的波动,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去年由于多重因素的原因,中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综合性稳定市场的举措,实际上是要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点是做到了的。下一步怎么办?前两天我们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对具体问题已经作了阐述,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了。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都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当然,政府有监管的责任,现在看,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实现全覆盖,因为现在金融创新的产品很多,不能留下监管空白;要增强协调性,因为金融市场产品之间关联度比较高,协调要有权威;还要做到权责一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分层负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防止苗头性的问题蔓延,也不能容忍道德风险。总之,还是要瞪大眼睛,炼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借这个机会我还要强调一点,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是一个过程,当前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还是要按照已定的职能履行职责,守土有责,绝不能有任何的松懈,而且还要总结经验和教训,这也是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可就要拿你是问了。
关于“深港通”什么时候开通。我们已经开通了“沪港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实践表明,对两地都有好处。现在内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谢谢。
新华社记者:开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很不稳定,中国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有人担忧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6.5%这条线,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也会拖累世界经济,请问您怎么看?
李克强:你可是问了一个大问题。不过要说中国经济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
的确,世界经济现在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又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会受到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所以说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我记得前不久有外媒报道,说是到中国的某个重化工企业,感到经济不景气,而到科技城看,那里的场面火爆,会令人以为经济还在以两位数增长,这跟我们下去调研的一些感受是类似的,说明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因为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可以说有无穷的创造力,但我们的政府部门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同时,在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方面又没有完全到位。所以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更好发挥出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像我们正在推进的简政、减税,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都会释放市场的活力。
同时,中国新的动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在放缓,但是我们还是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300多万人。今年一、二月份我们的服务业又增长了8.1%,其中包括研发等高技术领域,这也带动了传统动能的改造。我们的传统动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产业升级有空间。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有效投资需求。我们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
当然,世界经济走势还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但是我们有政策储备。去年世界经济增速是6年来最低,我们还是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目标,并没有用“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可持续的路,就是推进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
我们所经过的压力测试也可以说是宝贵的经验。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这给世界带来的会是一股暖风。谢谢。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总理先生,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系列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措施,这些都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还存在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似乎在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间,在某些问题上始终存在一些分歧。您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中美关系?中方如何回应美方在有关问题上存在的一系列关切,包括市场准入、投资限制、对美国企业的公平待遇,开展公平贸易以便不要蚕食美国国内的就业岗位,以及美国总统大选中一些候选人提出的关切。
李克强:中美两国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当然也存在着分歧,有的甚至还是比较尖锐的,这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不少人纷纷议论中美之间的分歧,但是往往会忽视中美之间去年发生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接近5600亿美元,这本身就表明中美的共同利益是在不断扩大,而且远远大于分歧。
如何使中美关系健康向前发展,我想还是要遵循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中美双方都表示,要积极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将会逐步放开或降低美方对中国投资的准入门槛,但这应该是双向的,双方开放应该是对等的。我们希望美方在同我们进行《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过程中,能够本着平等共赢的原则来推进。我相信,我们之间的共同利益会不断扩大。对于出现的分歧,我们之间有上百个对话交流机制,只要是出于诚意,管控好分歧,我相信中美共同利益还会不断扩大。在中美合作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分歧的“量”会增加,但所占比例会下降。中美深化合作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双赢的,对这一点,美国的商人们心里最清楚。现在美国正在举行大选,很热闹,吸引眼球,但是不管花落谁家,最后谁当总统,我相信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中美建交几十年了,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但是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是大趋势。谢谢。